6月15日,在由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財新傳媒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國際金融發展論壇上,重慶市人民政府原市長、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就利用金融服務科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為黃奇帆演講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能力不強是我國這個經濟大個頭的“阿喀琉斯之踵”。我國原子彈、氫彈在西方國家的封鎖中誕生,告訴我們,只要沉心靜氣抓創新,培育更多自主知識產權,就能改變核心技術和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局面,也能減少國際貿易摩擦,贏得發展的主動權。
抓科技創新,首先要抓研發投入,特別是研發投入的產出效率。目前,我國的研發投入總量并不小,已達到世界第二,并且每年增長率很高,到2020年,我國GDP將達到100萬億元左右,R&D占GDP的比例將達到2.5%,全社會研發投入將達到2.5萬億元。研發投入量不小,關鍵要提高研發投入的產出效率。
為此,結合今天論壇“探索金融服務科創經濟新模式”的主題,我談六點意見:
(一 )分類指導,把握好“0—1”、“1—100”、“100—100萬”三大階段財政、金融的科研投入
本質上講,創新就是通過創造新供給來催生新需求,一旦資本、資源、人力資本開始向新供給集中,老產業的生存空間就會受到擠壓,產能過剩才能根本消除,而整個經濟不但恢復平衡,而且能級還會有一個大躍升。
做好創新驅動,關鍵是針對性推動創新的三個階段分類施策,分別予以財力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投入:
第一階段是“0—1”,是原始基礎創新,是原始創新、基礎創新、無中生有的科技創新。
這是高層次專業人才在科研院所的實驗室、在大專院校的工程中心、在大企業集團的研發中心搞出來的,需要的是國家科研經費、企業科研經費以及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的投入。
第二階段是“1—100”,是技術轉化創新,是技術創新、是基礎原理轉化為生產技術專利的創新。
包括小試、中試,也包括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開發形成功能性樣機,確立生產工藝等,這是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干的活。這方面就要調動各類智商高、情商高、有知識、肯下功夫鉆研又接地氣、了解市場的人,建立各類小微企業,在各種科創中心、孵化基地、加速器做好技術轉化創新工作。目的是形成讓人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生產過程。
第三階段是“100—100萬”,是大規模生產力形成,是將轉化成果變成大規模生產能力。
比如一個手機雛形,怎么變成幾百萬臺、幾千萬臺最后賣到全世界去呢?既要有大規模的生產基地,這是各種開發區、大型企業投資的結果,也要通過產業鏈水平整合、垂直整合,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這個階段的金融服務重點是各類股權投資機構跟蹤投資、企業IPO上市或者大型上市公司收購投資以及銀行貸款發債融資等等。
總之,創新有不同的階段性,投融資的需求和性質各不相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在“0—1”、“1—100”、“100—100萬”三個階段以不同的金融工具、金融品種分類指導、分類施策。
(二)三個“1/3”的專利股權分配體系,是做好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
有效的知識產權激勵政策和專利收益分配,能夠激發科技人員和機構的巨大創造活力。比如,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周圍,吸附了數千個專事成果轉化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形成了近萬億美元產值。很重要的原因是科研成果收益分配的“3個1/3”。
美國《拜杜法案》規定,凡是使用政府科技或企業資本投入產生的成果,其知識產權獲得的收益“一分為三”:1/3歸學校或公司,1/3歸研發團隊,1/3歸負責轉化成果的中小創新企業。
這個跟我國的不同在哪?以前計劃經濟的時候,一切專利歸國家和集體所有;2000年以來隨著科研體制的改革搞活,成果發明人可以獲得25%—50%的專利權;最近兩年,進一步放開,成果發明人享有股權可以50%甚至75%。
政策的著力點主要是針對研發人員的知識產權加強激勵。但僅僅這樣,還是不夠的。要知道,能搞出“0—1”的不一定搞得出“1—100”,基礎創新的設計發明人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人、生產工藝轉化者、生產制造組織者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體系。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給了發明人50%、75%的股權,最后好像沒看到太多的百萬、千萬、億萬富翁出來的重要原因,因為他們盡管占有50%—75%的股權專利,但由于沒有太多的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專利效益最終體現不出來。根本原因是缺少《拜杜法案》這樣的規定,缺少對轉化專利的企業予以激勵,導致創新成果沒有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我們應該好好學習《拜杜法案》,把科研機構、研發人員、科技企業三方積極性都調動起來,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三)符合六個特征的孵化器是抓好轉化基地的關鍵
一些地方搞孵化器,往往拿出一棟樓不分青紅皂白,免幾年房租,用低租金成本吸引一批科創類企業或中小企業,“拉進籃子都是菜”的搞法,除了熱鬧,效果不會好。
美國硅谷之所以孵化能力強,很關鍵的是,這些孵化器集合了6大功能:
一是項目甄別。聚焦專業領域,把好準入環節,分門別類,不能散而雜。生物醫藥孵化器,不能弄一堆機器人或其他行業的孵化企業。
二是培訓指導。創新創業者經過培訓,成功率一般可從10%提高到30%。
三是共享服務。公共實驗室、專用設備或專業設施,由孵化器提供。
四是股權投資。有種子基金、天使基金、風投基金、引導基金等多層次投入體系,覆蓋企業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
五是收購轉化。通過上市、集團收購、合資合作、成果轉讓等措施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六是資源集聚。孵化器應成為行業信息傳遞、知識交流、人才匯集的窗口。
總之,歸納美國硅谷地區辦好孵化器的上述六項措施,可以啟發我們:搞孵化器、加速器不是搞房地產開發,一個省的創新平臺不在于各級地市州、區縣開發區大批量、排浪式地去搞幾十個上百個平臺,關鍵是要少而精的搞出若干個集聚上述六大功能的創新平臺足矣。一個符合要求的平臺可以孵化出上百家甚至上千家優秀高科技企業。
(四)在“100—100萬”階段抓好獨角獸企業的培育工作
從經驗看,獨角獸企業往往有五個特點:
一是獨角獸企業通常產生于“100—100萬”階段發展的高科技企業;
二是成長之后市值巨大;
三是成長過程不斷吃錢,多輪融資,融資規模大;
四是技術含量和商業模式代表了先進生產力,發展趨勢、成長潛力巨大;
五是產品有時代意義、全球意義和巨大市場。
因此,發展獨角獸,應當重點在“100—100萬”這些大規模產業化成長階段的高科技企業中,選擇有成為獨角獸可能的予以支持。
投資獨角獸,最忌的就是“馬后炮”,“事后諸葛亮”,對那些已經從獨角獸成長為“恐龍”、市值與股價成長潛力在一定時期內基本喪失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對一些缺少真正技術含量、沒有前瞻性商業模式卻非常善于投機取巧、包裝的看似獨角獸的企業去追捧投資;最忌那些打著獨角獸的旗子不斷圈錢,又不斷出現高管跳槽、大股東股權抵押套現搞龐氏騙局的企業去追捧投資。
(五)將VC、PE作為推動金融服務科技創新企業的殺手锏
如果說資本市場是股權投資的戰場,獨角獸是科創企業的主力軍,那么,VC、PE就是市場化選擇獨角獸的啄木鳥,是金融服務科創經濟的關鍵所在,是培育獨角獸企業的催化劑、良師益友。
美國的資本市場中,各類VC、PE集聚的資本總量達到10多萬億美元,我國現在注冊的PE類企業近5萬個,集聚的資本也就是五萬多億元,規模小、雜而散。
如何提高股權投資機構的質量和能力,是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一個重要任務。
好的VC、PE公司有三個業務判斷標準:
一是應當具有好的業績回報,其收益風險比、平均收益率、回報率、波動率等主要指標良好;
二是有好的投資觀念、投資流程、投研人員,有好的風控體系、流程和措施;
三是有好的、優化的公司組織架構,有較高的管理效率。
就服務科創企業而言,好的VC、PE公司,有的善于在“1—100”階段對前景看好的轉化創新類企業投資,有的善于在“100—100萬”階段跟蹤投資、慧眼識珠,正確選擇有成為獨角獸可能的企業,參與獨角獸企業的多輪投資活動,并能提供合理價格支持,促使企業上市時股價合理。
在VC、PE的股權投資中,要至少防范五個方面的亂象:
一是非法集資,從散戶手中高息攬儲,甚至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散戶集資;
二是明股實債,LP的股東實際上變成銀行、信托、小貸等金融或類金融機構的理財通道,以抽屜協議把債權轉為形似股權;
三是搞固定收益回報的投資,把有風險的股權投資變成了理財性質的融資活動;
四是搞高息放貸,而不是正常的投資活動;
五是把投資當投機,急于求成,既不研究“0—1”,也不投資“1—100”,也不跟蹤“100—100萬”,只希望在企業上市前夕作為戰略投資投進去上市后賺一把。
有人會問,科技型獨角獸的發展,往往要經歷A輪、B輪、C輪融資,那這就不是圈錢、燒錢嗎?這的確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分析。
一則,獨角獸企業的業務發展很多需要多輪的大量的資金不斷進入支持;二則,獨角獸企業的A、B、C各輪投資,一般都包含著對原始股東、高級管理人員以及技術專利權擁有者的股權稀釋和溢價激勵,每一輪投資往往對前一輪投資的股權既有稀釋也有溢價激勵。恰恰是這種多輪的股權溢價激勵,成了獨角獸企業和員工實現夢想、奮發圖強的不竭動力。如果沒有這種動力,沒有核心競爭力,獨角獸就不會存在和成長。
總之,如果企業沒有核心競爭力,只融資沒業績、只燒錢不結果、管理層不斷變動、大股東抵押股權套現撤資,這種情況一旦發生,最終很可能會淪為龐氏騙局。VC、PE機構最基本的能力就是分得清一個企業是真正的獨角獸還是龐氏騙局,不僅保證自己不上當,還能引導散戶不受騙。
(六)政府要為金融服務科技創新建立良好環境
主要有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發揮股權投資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作用,包括出臺參考拜杜法案的政策、VC和PE服務科技創新政策、上市公司獨角獸制度,等等。
二是完善股權投資的政策環境,比如,對高科技股權投資,其企業所得稅可以按照15%予以征收。
三是發揮政府引導基金的引領作用,與各類VC、PE結合,當好母基金。
四是完善以資本市場為主的多層次股權投資市場,暢通股權投資的退出通道。
五是推進提升VC、PE企業的品質,約束規范阻擋創新的不利因素。
總之,我相信,如果把上述六項工作做好,一定能很大程度提高我國的科技研發投入產出能力,一定能更好的走出金融服務科創經濟的新模式,贏得高質量高效益發展的主動權。
(來源:昆侖策網,根據網文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何玉長 董建功:金融資本化與資本金融化亟需遏制——基于馬克思主義產融關系理論的思考
2017-08-16?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