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資本下鄉的部門文件出臺后,引起人們的議論,很多人認為,這個部門文件存在某些值得商榷的問題,需要進行適當修正,否則,用于指導工作將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
把土地集中后就能統一規劃,組建農業生產、建筑、運輸、加工等專業隊。男女都可以在各專業隊上班,按月領取工資。村民土地入股,可按每畝約定價格領取資產性底線收入。
“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斗,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三農問題自誕生起就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論,而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話題。2018年7月起,國內豬肉持續價格上漲,漲幅大時間長,大口吃肉成了普通百姓快要難以實現的夢想。
應該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將“三農”問題作為一個系統性的整體問題予以解決,只有整個鄉村地區的問題得到解決,農業的發展才會事半功倍。
總結塘約村黨建引領、深化改革、組織起來、共同致富的農村改革發展思路。王宏甲認為:黨建引領,深化改革,組織起來,共同致富,這是“塘約道路”的核心要義。
2020年實現按現行標準全部脫貧之后,即便不改變這個比例,隨著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整體提高,針對相對貧困現象的幫扶標準也必然提高。
塘約村過去貧窮,窮在沒把村民組織起來,生產經營組織化程度不高。必須將土地集中起來,由村集體進行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建立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全村村民脫貧致富。
在答復中強調了:(1)中央財政已安排72.7億元,支持552個鄉鎮和62個縣(市)鄉土特色產業的發展。(2)對鄉村旅游和經營主體融合也做了闡述。
只有建立和發展集體經濟,才能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保證農民提高收入。國家將對糧食的補助資金發給集體經濟組織,保證后續的糧食生產。
從現實發展趨勢看,過去那種農村經濟經營管理機構難以總攬農村生產關系,所以有必要進行改革,著力梳理農村各要素,挖掘要素潛能,讓新的生產關系促進生產力發展。
農場模式、土地租賃模式、土地兼并模式、工廠模式……總之,建立在土地流轉形式上的各種發展方向,都可以說是集體農業,你能指望大家一來就選擇組織農民搞合作社嗎?
新型集體經濟在土地聯產承包基礎上,以股份為紐帶連接了集體和村民群眾,既能把群眾凝聚起來,又能夠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并不是向“大鍋飯”的回歸。
當前中國正處在史無前例的快速城市化進程中,按居住人口統計,中國城市化率已接近60%,其中包括2億多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工。
如果沒有收入和可支配的現金流的持續增長,鄉村振興或振興鄉村就會曇花一現或者就是一場瞎折騰。無論宏觀目標還是微觀目標都會落空。
鄉村治理從整治環境入手,抓住了問題的關鍵。環境是一個地方的臉面,一鄉一村、一家一戶,如果環境臟亂差,不要說與現代文明接軌,連古人的傳統都沒有繼承發揚好。
中國大陸農業還非常落后,主要問題是農業勞動生產率還非常低。農業勞動生產率還非常低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不能集約經營,還是小農小塊土地經營。大陸農業怎么辦?
我堅信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永不過時,堅信榜樣的力量將更加強大,堅信陳永貴等老一輩戰天斗地的英雄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應閩東地區“鄉村振興干部培訓學院(籌)”邀請,我和上海、南京、杭州、溫嶺、福州的14名知青一起,到習近平同志曾經擔任地委書記的福建寧德地區福鼎縣進行學習考察。
黨的力量來自組織,組織能使力量倍增。實現新時代鄉村振興,必須提升黨的組織覆蓋力,充分發揮黨支部在推進農業生產中的引領作用。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鄉村振興關鍵靠發展產業。這話對嗎?對頭!這話沒問題嗎?有問題。有大問題!請問:你那兒鄉村振興,關鍵靠什么產業?
推進農村社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屬于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有大量的持續性的財力投入,才能水滴石穿,事竟功成。
塘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030元,村集體收入達202.45萬元,塘約村實現了從省級貧困村到小康村的巨變。塘約村化繭為蝶的歷程為我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經驗。
深度貧困地區要實現由穩固脫貧向全面小康的平穩轉換,需要構建兼顧精準性與整體性的利益均衡機制,更加注重產業發展的穩定性和有效性,更大力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