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我國仍將處于并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并沒有改變。因此,需要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視域下,理解和闡釋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的邏輯起點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源自馬克思以生產關系為依據的社會形態學說,包括從交換關系出發的“三形態”說(對人的依賴、對物的依賴、個人的全面發展)和從所有制關系出發的“五形態”說(亞細亞、古代、封建、資本主義、共產主義)。在《哥達綱領批判》中,馬克思提出,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的轉變需要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過渡時期。同時,他強調,共產主義社會本身也分為第一階段和高級階段。在《國家與革命》中,列寧進一步將這兩個階段稱為社會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并提出向社會主義過渡需要經歷“長久的陣痛”。毛澤東贊同列寧的觀點,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必要的過渡形態。在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剛剛建成社會主義制度,并且還沒有完全建成。同時,他提出將社會主義分為兩個階段,即不發達的社會主義和比較發達的社會主義。 基于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以及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強調“不要離開現實和超越階段”,這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而且,這對于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981年,在《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提出,“盡管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于初級階段,但是毫無疑問,我國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首次使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提法。隨后,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制定規劃”。黨的十三大報告明確提出,從50年代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實現,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都屬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正式提出了“三步走”戰略。隨后,這個戰略被深化為,以2000年為參照點,21世紀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到建黨100年時,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強調,“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且重申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到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49年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奮斗目標在黨的十九大上被清晰地規劃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漸進性和階段性的統一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逐步擺脫貧窮、擺脫落后的階段,其主要任務“是由農業人口占多數的手工勞動為基礎的農業國,逐步變為非農產業人口占多數的現代化的工業國的階段;是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變為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階段;是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體制的階段;是全民奮起,艱苦創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 根據基本國情和發展狀況呈現的階段性特征以及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可以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分為不同的發展階段。第一階段是從1956年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第二階段是從1978年到2017年,這一階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第三階段以黨的十九大召開為標志,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三個階段雖然呈現獨特的階段性特征,但是都統籌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大的歷史框架內。 進入新時代,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這個國際地位沒有變。新時代之“新”在于中華民族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成就,從站起來、富起來進入到強起來的偉大階段;在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新時代所基于的偉大成就和奮斗目標都涵蓋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務的框架內。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并不意味著能夠超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轉變是基于總體實現小康后“落后的社會生產”顯著提高和“物質文化需要”有所拓展的現實反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漸進性和階段性的統一,其各階段的主要矛盾可以存在差異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跨越百年,在其漸進發展的過程中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各個時期總會呈現出特定的階段性特征。我們必須準確把握各階段的特點和實際,有針對性地推出相應的政策,分階段重點解決相應的問題。 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定位源于生產力的不發達以及生產關系的不成熟。我們需要利用商品化、市場化來發展生產力,以完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這也預示著,新時代及其之后的任務就是,在生產力發達的基礎上,實現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到發達的社會主義以至完全的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下一更高階段的分水嶺是本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基本完成。基于現實取得的成就,黨的十九大報告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時間提前,本世紀中葉的戰略目標是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那么,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結束的標志,是2035年基本完成現代化還是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本文更傾向于后者。 根據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戰略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完成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十九大在這一目標中加了“美麗”二字,并將“國家”改為“強國”,使之在內涵上更為完整,也提高了要求。但總體上,這一目標依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框架內。而且,在2020年到2050年的兩個階段中,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一致的。只有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才能徹底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才能全面提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關鍵就在于認清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并且,從這一實際出發制定各項路線、方針、政策,排除各種“左傾”冒進的困擾,在幾代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以連貫的政策實現一脈相承的漸進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當代中國最大的客觀實際,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不能脫離這個基點。
(作者單位:北科大馬院 ;來源:昆侖策網,轉自“馬克思主義研究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王偉光、程恩富、吳恩遠、金民卿等在第九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上的發言
2018-11-06陳小成:私有化是改旗易幟的邪路——兼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
2018-11-05朱佳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當今世界格局 ——在第九屆世界社會主義論壇上的發言
2018-11-04程恩富: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的巨大成就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述論
2018-10-2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