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研究員、科學社會主義研究室主任張端同志在《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年第11期發表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理論闡述——以〈共產黨宣言〉為核心的考察》的文章(見【相關閱讀】,以下簡稱張文)。因為筆者也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專業學者,自然對這篇文章很感興趣,但讀后實在不敢茍同文中的某些觀點。本著科學爭鳴的原則,現提出對該文的幾點批評和商榷意見,也望張端同志反批評。
第一,沒有完全概括《共產黨宣言》中闡述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
張文從考察《共產黨宣言》的核心入手,概括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本原則。筆者完全贊同張文的這種研究方法。張文對《宣言》概括了五大基本原則,即:一是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二是實現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三是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的總量。四是消滅私有制,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五是無產階級運動是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運動(這個概括不準確,應是“兩個絕大多數”。原文是“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筆者認為,這五項原則無疑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但并不完全,且遺漏了《宣言》中極其重要的幾項基本原則,即:一是階級斗爭原則。《宣言》第一章一開始就明確指出,人類社會自原始社會解體以來,就始終是階級斗爭的歷史。恩格斯1883年寫的德文版序言中談到,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因此,(從原始社會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現在這個社會。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無產階級就不能實現自身的解放。從這個意義上說,不講《宣言》階級斗爭原則,還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嗎?能講清楚其它幾項基本原則的內涵與實質嗎?二是“兩個必然”原則。從毛澤東時代走過來的讀過《共產黨宣言》的老黨員、老同志都知道,《宣言》第一章的結尾講的“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即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結論。《宣言》這個結論正是依據唯物史觀關于社會基本矛盾和階級斗爭理論具體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運動和階級斗爭狀況做出的科學結論,它為第二章中闡述共產黨人“消滅私有制”思想奠定了客觀規律的現實依據。怎么能夠遺漏《宣言》中這一極其重要的原則呢?三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原則。《共產黨宣言》第一章講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從相適應發展到不適應,由此產生置自身死地的掘墓人和武器即無產階級及其階級斗爭。這種斗爭從經濟斗爭發展到用暴力奪取政權的政治斗爭。第二章又講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爭得民主。”即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正如馬克思1852年致魏德邁的信中講到,階級斗爭必然要導致無產階級專政,這個專政是消滅階級和進入無階級社會的過渡。不知何故,如此重要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怎么也遺漏了呢?四是“兩個決裂”原則。《宣言》一開始,指出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各個反動派聯合起來圍剿這個幽靈。馬克思恩格斯認為,有必要向全世界公布“共產主義的幽靈”究竟是什么。那末《宣言》全文都在回答這個問題,但最主要的兩句話:第一句話即”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第二句話即“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簡稱“兩個決裂”)。前一句話即“消滅私有制”,張文已經把它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無疑是正確的;但文中絲毫沒有提及“兩個決裂”思想及其在《宣言》中的地位,更沒有把它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之一,這是重大缺漏。五是無產者聯合原則。《宣言》的最后一句話,即“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這也是《宣言》中的一個極其重要原則。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實現無產階級的自身解放,一是要組織起來、聯合起來、團結起來,二是要有科學理論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國際歌”中反復強調無產階級要“團結起來”。張文講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不講這一句話也是不對的。因此筆者認為,從《宣言》入手考察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應在張文的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補充筆者講的另外五項基本原則,簡稱十大基本原則。不講后面五項基本原則,實際上就變相取消或閹割了科學社會主義的靈魂和精神實質。
第二,沒有講清楚《宣言》中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內在邏輯聯系
筆者以往撰寫《宣言》論文和宣講《宣言》時都提到上述這十大基本原則,但十大基本原則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內在邏輯聯系的。恩格斯在《反杜林論》第一版序言中講到,希望讀者在讀本書時,不要忽略他所提出的各種見解之間的內在的邏輯聯系。這句話也完全適合于解讀《共產黨宣言》的十大基本原則,也就是不能忽略這十大基本原則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這十大基本原則是在《宣言》四章內容中講到的,重點是前兩章。第一章主要是階級斗爭的發展規律,從奴隸社會的奴隸與奴隸主階級斗爭講到封建社會的農民與地主階級的斗爭,再講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階級斗爭;從資本主義社會產生歷史必然性,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再講到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對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阻礙作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矛盾的尖銳化及無產階級革命,無產階級革命運動與以往歷史運動的根本區別,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最終導致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的必然勝利。第二章是從無產階級的歷史主動性談起,闡述在無產階級革命運動中產生了無產階級政黨及共產黨的理論基礎、共產黨人的初心和最高綱領,并批判形形色的攻擊共產黨消滅私有制、消滅私有觀念的七大謬論。在此基礎上闡發了“兩個決裂”思想,無產階級專政思想,講了社會主義公有制思想、發展生產力思想,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第三章主要是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主義的社會主義、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思潮。第四章著重闡發各國共產黨人的斗爭策略和共產黨人的最終目標是用暴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私有制度,并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按照全書的這種邏輯聯系,科學社會主義的十大基本原則的內在邏輯聯系應該是階級斗爭原則、“兩個絕大多數”原則、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原則、“兩個必然”原則、無產階級政黨原則、消滅私有制原則、“兩個決裂”原則、發展生產力原則、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原則、無產者聯合起來的原則。而張文闡發的五大原則成了毫無內在聯系的原則,特別是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擺在首要地位是絕對站不住的。
第三,把《共產黨宣言》或者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思想歸結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不正確的
張文講了科學社會主義的五大原則,認為這五大原則中有核心思想,“從整體性、系統性視角看,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包含一個核心原則和若干基本原則組成的立體結構。”這個核心原則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張文認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處于最高層次的內容,對其他原則具有統領和指導作用。為了達到或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在經濟領域,我們堅持的基本原則是解放發展生產力,促進共同富裕,堅持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原則;在政治領域,我們堅持人民民主的基本原則;在社會領域,我們堅持實現社會公正的原則;在文化領域,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的基本原則;在生態領域,我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在黨的建設領域,我們堅持無產階級政黨領導的原則,保持無產階級政黨的純潔性、先進性。”筆者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歸結為十大基本原則,同樣也認為有核心內容,但反對張文把科學社會主義核心思想歸結為“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觀點。實際上,《宣言》或者說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思想可以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解讀:一是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角度認識。這個核心就是階級斗爭理論,應用在資本主義社會就是“兩個必然”。毛主席說,他讀《共產黨宣言》就抓住了“階級斗爭”四個字,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的。二是從人的主觀能動性,從無產階級和共產黨人的歷史使命角度講就是“消滅私有制”。正如《宣言》中說:“共產主義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這里實際是說,《宣言》的全部思想可以濃縮、凝練、精簡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這難道不是《共產黨宣言》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思想嗎?這兩種概括是一致的。階級斗爭或“兩個必然”是“消滅私有制”的客觀依據,而“消滅私有制”是階級斗爭和“兩個必然”邏輯推導的必然結果。已故的著名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人民大學教授周新城同志,多次闡發《共產黨宣言》的核心思想是“消滅私有制”。這本身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已經明確作出的一句話的“理論概括”,難道錯了嗎?而《宣言》中講“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是在《宣言》第二章結尾中講到的。是在“消滅私有制”、“兩個決裂”、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生產力,最終消滅階級后形成的“聯合體”,而這個聯合體的重要特征是“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注意馬克思這里講的前提條件是消滅私有制。不講消滅私有制,不講消滅階級,談何實現“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是改造物質世界的角度認識這一問題,“消滅私有制”就是實踐的改造客觀世界方面,而人的發展是實踐的改造主觀方面的活動。二者有區別但又相輔相成。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已經講到消滅私有制與人的自由發展的關系。但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發展的最終決定因素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只有所有制的根本變革,私有制為公有制所取代,才能真正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因此,不能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看作是比“消滅私有制”更高層次的核心的原則,看作是統領和指導“消滅私有制”原則的原則。
第四,不能按照流行的錯誤觀念唯心主義地解讀《共產黨宣言》
馬克思主義是唯物主義者,唯物主義的基本含義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認識事物。外部的物質世界有它們客觀的本來面目,作為精神成果的思想家、理論家、科學家的著作及其思想成果形成之后,也有其產生的客觀的歷史背景、條件及其基本思想內容,對于學習者、研究者來說,必須尊重其客觀的本來面目,而不能以學習者、研究者的主觀意志和愿望隨意解讀之。尤其對于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更是如此。這實際上也是運用唯物主義或者說是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著作的基本要求。
但現實生活中,一些唯心主義思維方式嚴重的人,不僅對客觀事物采取唯心主義的方法,而且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也采取這種方法。他們按照自己的主觀意愿及社會上流行的錯誤觀念來解讀《共產黨宣言》。如目前官場和主流媒體不講階級斗爭、不講無產階級專政理論、不講勞動者的合作集體意識,鼓吹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方向,縱容“人本性自私論”等錯誤思潮泛濫,于是他們就按照這種流行的錯誤思想來解讀《共產黨宣言》,就把《共產黨宣言》中的階級斗爭原則、“兩個必然”原則,無產階級專政原則、“兩個決裂”原則、“無產者聯合起來”原則等排除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之外;他們歪曲社會主義改革的實質,竭力推行私有化市場化的改革方向,于是就抹殺、削弱和淡化“消滅私有制”原則在《共產黨宣言》和整個科學社會主義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固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是《宣言》和科學社會主義原則的極其重要內容。但思想理論界流行普世價值的人本學理論,于是某些人就用人本學的理論解讀《宣言》中的“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思想,把這一思想抬高到比“階級斗爭”原則和“消滅私有制”原則還要高的理論地位,實質是自覺不自覺地用本質是唯心史觀的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理論解讀和歪曲《共產黨宣言》。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相反,則往往順從流俗的左右。這恐怕是張文不能完整準確地解讀《共產黨宣言》和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的認識論根源。
第五,馬克思主義學者要有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責任感和理論勇氣
辯證法認為,任何個別都反映一般。張文本身是個別,但這一個別包含著一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折射出中國當今整個思想理論界的狀況。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向全黨全社會完整準確深刻地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批判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思潮,這是馬克思主義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但幾十年來思想理論界的客觀狀況是,一些所謂馬克思主義專家、教授天天質疑和批判馬克思主義。上世紀80年代以來,思想理論界打著“返本開新”的旗號,污蔑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照搬原蘇聯的所謂“馬克思主義”,是“變味的馬克思主義”,他們要恢復“原汁原味”的馬克思主義,于是就要用“西方馬克思主義”取代“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的馬克思主義”。他們用資產階級人道主義修改和取代唯物史觀,用亞當·斯密的西方自由主義取代《資本論》,就連培養黨的高級干部的專家教授竟然污蔑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坐在屋子里苦思冥想的結果。毛主席1951年在《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一文中說:“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號稱學得了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員。他們學得了社會發展史——歷史唯物論,但是一遇到具體的歷史事件,具體的歷史人物((如像武訓),具體的反歷史的思想(如像電影《武訓傳》及其他關于武訓的著作),就喪失了批判的能力,有些人則竟至向這種反動思想投降。資產階級的反動思想侵入了戰斗的共產黨,這難道不是事實嗎?一些共產黨員自稱已經學得的馬克思主義,究竟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我們今天號稱馬克思主義學者的一些共產黨員,是不是也喪失了對形形色色的資產階級錯誤思潮的批判能力,甚或向其投降了?難道不應該重視資產階級的錯誤思想也侵入了我們本應該戰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的狀況嗎?毛主席說,精通馬克思主義的目的全在于應用。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學者要自覺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說明解釋當今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等種種社會問題。非常遺憾,近些年基本上看不到或者很難看到號稱馬克思主義的專家、教授、博導們,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特別是被列寧稱之為“馬克思主義指導性的基本線索”的階級分析方法,來分析和認識中國當代活生生的尖銳激烈的階級斗爭事實。如中國極其嚴重的官員腐敗現象、貧富懸殊現象、許家印現象、“新三座大山”現象、和平演變現象、“一切向錢看”以及文化界的莫言等現象。國內無數個理論刊物、媒體刊載的所謂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文章多如牛毛,但大多是脫離實際,大話、空話、套話連篇。筆者偶爾也看到一些好文章,記得2008年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曾經刊載一篇關于河南省小劉莊、南街村、竹林村走社會主義集體化道路的文章,可惜這樣的文章鳳毛麟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成為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領袖人物,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能夠徹底地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和從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出發,肩負“消滅私有制”極其重要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感。前不久中央電視總臺播發的電視劇《問蒼茫》,具體形象地展示了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樹立這種社會責任意識的過程。作為一個合格的馬克思主義學者、教授、博導,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基本品格和基本素質。而造成馬克思主義理論隊伍上述問題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人不同程度喪失了這樣的品格和素養。毛主席反復強調知識分子的世界觀改造,首先就是要樹立這種為無產階級徹底解放的人生價值取向。但從中國當今相當數量的知識分子包括專職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者來看,似乎丟棄了這種社會責任感意識,只有吃飯的“職業”,沒有奮斗的“事業”。如此世界觀人生觀,如何真正研究馬克思主義呢?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呢?如何引導廣大共產黨員和人民群眾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呢?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
【昆侖策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公眾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