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前,北大12月17日為校慶日,1949年后才改為5月4日。
湯用彤
鄭天挺
北大校史:1949年12月12日,校務委員會秘書汪子嵩,請示時任北大校務委員會主席的著名哲學家湯用彤先生和秘書長著名史學家鄭天挺先生,經他們同意,茲決定用北大全體師生的名義,給毛澤東寫封信,請他回來參加校慶,并請他給北大校徽題字。
信中寫道:“十二月十七日是北京大學第五十一周年校慶紀念日,為了慶祝這解放后的第一次校慶,我們準備在十七日上午舉行簡單的慶祝儀式……
我們熱烈地盼望您能在這一天回到學校里來,給我們一點指示。
要是您有空,無論如何希望給我們寫幾句話,給一點指示!
還有一件事要麻煩您的,最近我們要制新的校徽,想請您給寫‘北京大學’四個字,希望您能答應我們。”
信尾署名“北京大學全體師生”。
這封信請文書劉椿年楷書謄寫,信中附寄了一張紙,紙上有劉椿年畫的一個長11厘米、寬3.1厘米的長方形框,框下標注“北京大學”四個字,供毛主席寫校名時作尺寸參考。
12月12日發出,寄往中南海,但過去了整整一個冬天,卻渺如黃鶴,沒有回音。
原來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率代表團離京,前往莫斯科,同斯大林商談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去了,直到3月4日才回到北京。
毛主廣布外訪近三個月,回國后有大量積壓的重大問題需要處理,其勞累與緊張程度可想而知,但他對北大題寫校徽的要求并沒有忘懷,僅在12天之后,3月17日,毛澤東就經中共中央辦公廳秘書室把親筆書寫的四個遒勁有力的校徽題字“北京大學”函發到了北大校長辦公室。辦公廳秘書室還致交一信,內稱:“寄上毛主席為北大校徽題字,敬請查收。”北大校務委員會當即決定在全校師生中廣泛征求校徽圖案,隨后即制成長4厘米、寬1.5厘米,印有紅底白字和白底紅字兩種長方形橫牌校徽,前一種教職員工佩戴,后一種學生佩戴。從50年代初起,一直使用至今。
1963年5月1日晚,湯用彤老先生上天安門城樓觀賞焰火,周恩來總理導見毛主席。毛主席詢問湯先生身體狀況,囑其勿勞累,可寫短文,并言其閱讀過先生所撰全部文章……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