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學術探索 > 人文歷史 > 閱讀信息
董叢林:“東南互保”究竟保了誰的利益?
點擊:  作者:董叢林    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微信號  發布時間:2022-09-22 10:22:45

 

 

東南地區的官僚買辦等勢力,一方面與列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另一方面對人民群眾反帝愛國運動恐懼之極。他們在列強的誘致下,以“保全疆土”為幌子,通過“東南互保”轉變為列強在華有用且得力的工具。

 

1900年春夏間,義和團運動席卷中國北方數省。為阻止這場反帝愛國運動蔓延至自己的轄區,損害自身利益,兩江總督劉坤一和湖廣總督張之洞與英美等列強相互勾結,達成所謂互保意向,這就是近代歷史上的東南互保。由于隨后南方多省督撫相繼加入,互保范圍也隨之擴展至東南、中南乃至西南地區。所謂東南互保,名義上是穩定當時中國南方局勢,本質上是保護列強在華利益,它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將中國人民進一步推向了遭受多重壓迫的深淵。

 

列強與封建買辦互相勾結

 

東南互保的出現,有著這樣的特定歷史背景:以保清滅洋為宗旨的義和團在京畿一帶的蓬勃發展,直接損害了列強在華利益。當列強發現清政府已控制不了當時的局勢后,就決定直接出兵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并進逼北京。面對這種情況,慈禧太后向列強宣戰招撫義和團抵抗八國聯軍。義和團在19006月中旬成功抗擊了帝國主義侵略軍對北京的進犯,迫使這些侵略軍不得不一度退回天津。在八國聯軍被義和團截擊于京津之間的時候,英國駐上海代總領事霍必瀾于614日即電告本國政府,指出長江流域的任何騷亂,必將對英國造成巨大的損失,建議應當立即與漢口及南京的總督(指張之洞、劉坤一——引者注)達成一項諒解,如果劉、張想要得到英國的有力支持,他們將在所轄地區內盡力維護和平。霍必瀾的意見得到英國政府的肯定,并被指示向劉、張作出相應保證。顯然,英國并不是真得要維護兩江、湖廣的穩定,而是為維護它在該區域所攫取的權益。在英國的首倡下,其他列強也各懷私利加入進來,與英國聯合行動。

 

劉坤一和張之洞一貫仇視義和團運動,主張堅決鎮壓。在清廷對義和團不定甚至決定利用之時,他們仍固持己見,說拳匪勢甚猖獗,主張竭力剿辦,并強調各國紛紛征兵調艦,大局危急。而以英國為首的列強關于互保的提議,正與其原有的意向不謀而合。需要注意的是,東南地區特別是在上海的官僚地主與大小買辦,對于義和團運動充滿了恐懼,害怕義和團運動危及清朝的統治秩序,損害他們自身的利益,所以他們對與列強建立互保是熱切盼望和積極支持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官僚買辦盛宣懷,他在東南互保中起著軍師牽線人的重要作用。還有圍繞在盛宣懷周圍的趙鳳昌、何嗣焜等人,也是東南互保的積極襄助者。

 

正當東南互保加緊謀劃之時,南方相關督撫得知清廷于621日發布對外宣戰詔書,為不影響東南互保的議行,他們對此詔書拒絕承認。如兩廣總督李鴻章說此乃矯詔,粵斷不奉。劉坤一和張之洞也嚴防宣戰詔書擴散,他們彼此通電,說僅認此前保守疆土、聯絡一氣之旨,而堅決拒認宣戰諭令。在這種情況下,具體議談在該年626日正式舉行。列強方面的主要參加者為各國領事,中方名義上的會談主角則是上海道余聯沅,對事局影響更為重要的盛宣懷則充當智囊。議談結果是雙方對東南互保原則和主旨,即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督撫保護,兩不相擾,以保全中外商民人命產業為主,均持基本認同的態度。最后由中方整理形成了《東南保護約款》九款,以及專就上海租界公(共)同保護而訂的《保護上海城廂內外章程》十條。需要注意的是,東南互保事實上不僅限于兩江、湖廣之地,而是以此為主區,隨后又擴及其他多個省區,譬如兩廣、閩浙、四川、山東、陜西等地,其主政大員皆有明確表態。

 

維護列強在華利益

 

義和團反帝斗爭的蓬勃發展,給列強造成巨大震動并使之感到威脅嚴重,東南互保就是列強為防范義和團運動向南方地區擴展,以保護它們在那里已經攫取的利益而勾結南方地區相關督撫訂立的。

 

從經濟方面看,首先提出互保建議的英國,之前已在中國沿江地區攫得了優渥利權,其提議互保的直接動因之一,就是唯恐因義和團運動的擴展而損害其在南方地區的利益。匯豐銀行致英國外交部的函件說,英國在上海的貨物和財產的價值估計有數百萬鎊如果上海遭到破壞,或即便是遭到部分破壞,對我們的很大一部分貿易界,將造成最嚴重的災難。而霍必瀾則向英國外交大臣驚呼,局勢極為嚴重,如果義和拳運動……擴大到華中和華南,并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運動,單從經濟方面來說,就會使外國貿易遭到徹底毀滅。面對義和團運動的興盛,列強極為憂心,希望通過東南互保極力避免本國利益受到損失。

 

列強的所有活動無不以利益為歸宿。霍必瀾向本國外交大臣報告,英國駐漢口代總領事在同張之洞總督會晤時,張之洞稱他正在采取措施,并且相信他和南京的劉坤一總督能夠防止騷亂。英國駐漢口代總領事在致霍必瀾的另一函件中強調,張之洞曾向其保證,說他完全了解他在所轄地區內維持秩序和提供保護的職責。英國方面的意思顯然是,張之洞、劉坤一有保護英國在其轄區內一切利益的義務。而及至東南互保相關章程成文,列強方面則密切關注時局變化,對這一協議采取口頭認可而又不予簽字的微妙態度。這樣,列強既可享得南方相關督撫著力實施互保給其帶來的利益,又不會因簽字給其下一步行動造成約束或不利影響。在中方相關地方大員急迫催促下,英國外交大臣告知清朝駐英公使羅豐祿,中外互保章程其意甚美,自當竭力體會,惟只能作為條陳,不能作為約章,搪塞簽字。其后各國領事更是根據各自政府的指示,明確拒絕了簽字。

 

互保的幌子下,列強還在做著武裝入侵中國南方的準備。英國盡管早先曾信誓旦旦表示不會派軍隊登陸上海,但同時又將多艘軍艦集中在吳淞口一帶,做好了一旦有變就可以馬上武裝占領上海的準備。英國還派之前在中國鎮壓義和團運動的西摩爾到上海探測情況,并且脅迫兩江總督劉坤一同意英軍登陸上海。法、德、日等國由此也要求準許其軍隊在上海登陸。這樣,列強一方面在北方直接出兵侵略中國,另一方面也在南方地區咄咄逼人地擺出一副臨戰的架勢。而劉坤一和張之洞不僅同意了列強在上海駐軍的要求,而且向駐上海的所有各國總領事發出一份同文照會,表示將毫不動搖地堅持他們為維護東南各省和平和秩序而達成的協議。在行動上,南方地區的相關督撫除嚴防義和團運動外,還不遺余力地鎮壓南方各地各種自發的反帝愛國運動,又以需要防止所屬軍隊生亂為由,由英國政府作擔保,向匯豐銀行大量借款,進一步擴大了英國在華利益。

 

總體來看,東南互保得到南方地區相關督撫不遺余力地實施,表面上保住了其轄區的常規秩序,實則滿足了列強的政治需要,維護了它們的在華利益。

 

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

 

眾所周知,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兩大矛盾。這兩大矛盾是相互交織的。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沉重打擊了列強的在華利益,使得列強意識到無法單純依靠軍事力量征服中國。而腐朽的清政府已經難以控制整個國家,自然也談不上有效維護列強在華利益。在這種背景下,列強開始有意識地扶植以洋務派官僚為主的東南督撫作為其代理人,以期繼續維護其勢力范圍內的半殖民地秩序。而東南地區的官僚買辦等勢力,一方面與列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另一方面對人民群眾反帝愛國運動恐懼之極。他們在列強的誘致下,以保全疆土為幌子,通過東南互保轉變為列強在華有用且得力的工具。

 

東南互保之局表明,南方督撫的實力和控制權能在增大,清廷對地方實力派的控制和駕馭能力遭到削弱。這不僅體現在南方督撫約定對621日朝廷決定向列強宣戰后的上諭概不奉行,更體現在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地方督撫儼然以超越清廷之外的獨立立場,徑直繞過中央政府與列強直接議和,甚至向列強發出與清廷詔書相反的各種電文。而東南互保發生后不久,辛丑年(1901)圍繞著是否再展鄉試,清廷與東南督撫之間又發生了分歧。慈禧太后與朝臣希望在大亂之后迅速舉行鄉試,以固結士心和恢復中央權威,而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等又一次聯合表示明確反對,最終迫使清廷改弦更張,同意東南各省鄉試延期舉行。

 

中國改良派報紙《中外日報》曾站在清廷立場對東南互保發表評論,指出爾時東南督撫,為一時權宜之計,與外人文約互保,以保境寧人,這為一方計可也,為全局計不可也;為一時計可也,為長久計不可也。顯然,對清廷來說,東南互保雖然暫時穩定了南方局勢,但從長遠來看,地方督撫繞過中央與列強相互勾結,挾洋自重,對之后中國的歷史發展也產生了直接影響,特別是其所帶來的地方勢力離心傾向的增強與中央集權的弱化,為清政府倒臺后出現的軍閥割據埋下了伏筆。武昌起義后袁世凱復起,既成為朝不保夕的清廷不得不依賴的重臣,也被列強乘機扶植為在華的總代理人,逼宮登臺而篡奪民國政柄。袁氏死后,列強為了維護各自利益,紛紛在華尋找和扶植新的代理人,與東南互保時的情況如出一轍。北洋軍閥割據局面的出現,亦可被視作東南互保的延伸。

 

作者:董叢林 作者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來源:中國歷史研究院微信號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
    攜趣HTTP代理服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