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冬天過去,當春天如期而至,當英雄從戰場上歸來,我們也要向武漢人民致敬,我們要對英雄的武漢人民道一聲謝謝!感謝1000萬武漢人的拼搏與堅守!感謝1000萬武漢人為中國、為世界抗擊疫情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當2020年就要過去,當2021年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武漢人特別需要做的一件事是記住那些逆行者,感恩那些為武漢拼過命的人!

2020年,我一直在武漢。1月23日武漢封城的那一天,我站在自家陽臺上,看著馬路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一直在閃爍變換,可街道上空蕩蕩的不見車輛,不見行人,一座曾經火熱喧鬧、擁有一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在那一刻停止了擺動。武漢病了,當一種像皇冠一樣美麗卻像惡魔一樣兇狠的新冠病毒襲來時,武漢進入了可怕的寂靜,在一個又一個隔離的房間里,在一個又一個孤單的心野上,武漢人失去了豪爽,失去了沖勁,他們只能對著黑沉沉地夜空大聲呼喊。伴隨武漢封城的是陰冷的天氣,在那個陰冷的冬天,大批患者涌向醫院,在寒冷的陰雨中排著數百米的長隊,許多人就是在這次擠醫院的時候交叉感染了新冠肺炎,很多輕癥患者因為寒冷、因為焦慮、因為沒有病床而轉為重癥,甚至因此而離開了這個世界,一位看了一天病、幾乎虛脫的醫生看著仍然看不到頭的患者長隊絕望地哭喊起來。一夜間,幾乎每家醫院都被擠爆,沒有足夠的檢驗設備,沒有足夠的醫院救治,沒有足夠的病床收治,沒有足夠的醫護人員,更沒有足夠的防護用品,沒有防護服,沒有護目鏡,甚至沒有足夠的口罩。后來統計,武漢共有3000多位醫護人員感染病毒,武漢疫情阻擊戰在尚沒有大批外地醫療救護人員趕來支援之前,是由武漢本地醫護人員承擔,他們在缺少有效防護的情況下倉促上陣,幾乎是以血肉之軀與兇惡的病毒進行正面搏斗,他們在第一時間守住了陣地,可他們傷亡慘重,他們是不畏生死的武漢英雄。
伴隨疫情大規模爆發而來的是在除夕夜、大年初一迅速趕到武漢的全國全軍的醫療救護隊,我們不知道那些逆行者的名字,只知道他們是天使神兵。是的,數千人,數萬人,有軍人,有地方醫護工作者,從北京,從上海,從廣州,從成都,從長沙,從西安,從沈陽,從全國各地,突然就趕來了大批救援隊,他們是孩子的父母,他們是父母的孩子,他們告別家人,告別一家團圓,從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向著武漢奔來,給武漢這座籠罩在陰冷中的城市以生命的活力,給隔離在一個個小區、一個個房間里的武漢人帶來希望,他們讓武漢人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力量,看到了中華民族的精神,看到了中國人民的擔當。是啊,武漢生病了,有五萬多個武漢人感染病毒,有三千八百多個武漢人被病毒奪去了生命。但武漢沒有倒下。作為一個武漢人,每天都被疫情包圍著,可我們也同樣被全國人民不舍棄、不放棄的人間大愛包圍著,感動著。武漢是疫區,同樣也是戰場,更是一個體現中國力量、體現中華民族精神、體現中國人民擔當的地方。那些天這里有許多故事發生,那些故事,那些細節,沖撞著我們的心扉,讓我們熱淚迸流,讓我們深感作為一個武漢人的幸運和幸福,因為有愛,因為有無私,因為有犧牲精神,武漢終于戰勝疫情,終于浴火重生,終于迎來春花爛漫的時節,也終于讓一個更加生機勃勃的大江大湖武漢盛大歸來。為什么面對如此巨大的危機、面臨如此巨大的災難的時候,我們仍然堅信,武漢一定能夠戰勝危機,一定能夠渡過難關,為什么?是因為我們有鐘南山、張伯禮、李蘭娟、陳薇這些英雄在抗疫戰斗中發揮的中流砥柱作用嗎?是因為中國有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漸凍癥重疾卻仍然堅守在抗疫一線的的張定予和第一個發現并向上級報告這次疫情的武漢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科主任張繼先嗎?是啊,假如沒有他們,我們可能還會遭遇更大的災難,我們可能還要面對更加艱巨的任務,可僅僅是因為他們嗎?也不是,是因為在重大疫情爆發、在面臨生死考驗的緊要關頭,有許多仍然沖鋒向前的人,他們是解放軍官兵,是普通醫護工作者,是清潔工,是志愿者,是司機,是警察,是社區工作人員。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姓名,他們都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他們留給我們的或許只是一個背影,或許連一個背影都沒有留下,他們不懼生死,他們沖鋒向前,而我們卻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們的長相,只知道為了與病毒較量,為了馳援武漢,他們一直在跑,總想跑到病毒的前面,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他們是英雄,卻默默無名,他們是戰士,堅守陣地,視死如歸。那些參加抗疫戰斗的大多都是一些平凡的普通人,他們有家庭,有孩子,有父母。可他們從疫情爆發的那天起,就成為了一個戰士,在除夕夜,在大年初一,他們逆毒而行,向著疫區進發。因為人手不夠也因為工作時間過長,為了節約防護服,他們盡量少喝水并穿上尿不濕在病房里救護,由于戴口罩和護目鏡時間過長,他們的臉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1月23日,武漢宣布關閉城市通道,一班高鐵卻準點駛入武漢,這班高鐵上搭載的是上海馳援武漢的第一批重癥和呼吸科醫生。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選派24名醫護工作者主動請戰: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這封蓋著鮮紅指印的戰書一出,大批南醫醫護人員們退掉回家的車票,向組織請戰。北京協和醫院院領導收到了一封重癥醫學科的請戰書,請戰書中寫道:“我將隨時聽從醫院指揮和派遣!”“為贏得阻擊病毒戰斗的勝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無怨無悔!”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吳義1998年也赴湖北參加過抗洪救災醫療隊,當他告訴女兒要去武漢時,正在上大一的女兒哭了,他安慰女兒:“沒事兒,我會做好防護,等著我回來啊!”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鐘鳴,接到指令后取消了家庭之旅,義無反顧地動身前往武漢。行前,女兒跟爸爸深深一抱:“爸爸,我們等你回家!”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護士盧燕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兩歲的孩子,他每天睡在我枕邊,從那么小的嬰兒慢慢長成了小男孩了。我親親他的額頭:孩子,等媽媽平安回家!關鍵時刻,必須黨員先上,這是上海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對黨員提出的要求:“我把所有崗位的醫生全都換下來,換成誰?換成科室里所有的共產黨員。共產黨員在宣誓的時候不是說嗎,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著困難上。我說現在開始,把所有的人都換下來,共產黨員上,再給我做出自己的樣子來。”這些人或許參加過2003年的SARS救援,或許參加過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援,每當一次新的災難來臨,每當一次新的疫情爆發,他們都會義無返顧地再一次奔向陣地,在災區,在疫區,在緊閉的重癥室里,在充滿生命危險的環境中,沉著冷靜地承擔起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責任。其實,參加這場戰斗的不僅僅有解放軍官兵,也不僅僅有醫護工作者,還有更多擁有愛心的人們。曾經遭受地震災難的汶川人民開車36小時,將100噸蔬菜送往武漢。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武漢司機在除夕夜加入志愿者協會,在義務接送醫護人員時感染新冠肺炎,于2月3日不幸逝世,他的名字叫何輝。有一個從土耳其回來的國人買了兩箱口罩默默地送給堅守崗位的警察,轉身離去時,只說了聲,這是從土耳其背回來的。
遠在距離武漢約500公里的宜昌五峰縣長樂坪鎮,那些山里人將肩挑背扛、跋山涉水湊來的85噸物資送達武漢,臘肉、菜油、蘿卜、土豆、大米、麻糖……看著一包包沉甸甸的物資,武漢市武昌區發改局干部汪寧一邊搬運清點,一邊感動地說,“真沒想到這個小小的山區,能捐贈這么多東西。”他們在這批山貨上面寫下了兩句深情的詩句:“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份情義,暖心,難忘!南方航空肯尼亞內羅畢飛往廣州CZ634的一個普通商業航班上,整個飛機的前部機艙“坐”的不是客人,而是整齊擺放的一箱箱醫用物資,這些醫用物資包括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手套、防護服、體溫儀、采血管等,全部是由在肯華僑華人愛心捐助。疫區是武漢,愛心也在向武漢涌動,在中國傳統佳節元宵之夜,中央電視臺組織了一臺元宵晚會,節目現場一個觀眾都沒有,在演員的眼中卻裝滿了千家萬戶。武漢人都說,這是中央電視臺第一次為一座城市組織了一場元宵晚會,電視機前的武漢觀眾跟演員一起流下了熱淚。雖然這場疫情十分兇險,但我們每個人都堅信中國能贏,武漢能贏,這種自信從何而來?來自于對我們國家的自信,源自于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自信。在疫情期間,美國一家媒體將正在與疫情作戰的中國看作是“真正的亞洲病夫”,希望中國重回經過鴉片戰爭之后“東亞病夫”的狀態,重新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可今天的中國再也不可能回到一百七十年前,中國正在爆發出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力量,正在重回世界舞臺的中心,正在重現漢唐盛世,一次疫情就想讓中國重新淪為“東亞病夫”任他們欺辱蹂躪嗎?有不怕犧牲、無所畏懼的中國人民,有那些面對災難、面對疫情逆毒而上的千百萬默默無聞的英雄,我們有什么樣的困難不能克服,有什么樣的災難不能戰勝?有什么樣的敵人不能打倒?當全國人民向武漢伸出雙手、當全球華人華僑向武漢獻出愛心、當整個國家向武漢涌動溫暖的時候,武漢不孤單,武漢不冰冷,武漢溫暖了起來,溫煦的陽光灑滿街頭,繁盛的鮮花開滿街頭,歡聲笑語重現街頭,生機活力溢滿街頭。我們要感謝那些為拯救武漢而獻身的人們,我們要感謝那些為醫治武漢而逆行、為武漢拼過命的人們,我們要感謝那些為戰勝病毒而默默奉獻的人們。病毒來了,我們戰勝病毒,災難來了,我們戰勝災難。當這一年就要過去的時候,當我們回顧評點2020年大事的時候,我們武漢人理應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記住那些英雄的名字,傳誦那些英雄的事跡。我希望武漢立一座紀念碑,將那些參加過這場武漢保衛戰,援助武漢戰勝病魔的所有人的名字都刻在碑座上,讓武漢人永世感謝,永久感恩。
同時我們還應該感謝我們武漢人自己。武漢人將病毒封鎖在武漢,為全國抗疫總體戰贏得了戰略主動和時間。他們在病毒肆虐的日子里,也會感到恐懼,可那些在戰場上以血肉之軀與病毒進行生死搏殺的武漢人,那些清潔工,那些志愿者,那些警察,那些社區工作人員,那些堅守在供電、供水、供氣一線的人員,那些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者,沒有一個逃兵,個個都是好樣的,他們不服周,不信邪,寫下了一段又一段傳奇,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誰是武漢的真心英雄?是那些拼殺在戰場上的武漢人,也是那些堅守在家中的武漢人,每一個有血性、有愛心的武漢人都是真心英雄。武漢的市花是梅花,梅花綻放于冬季,不畏嚴寒,不怕風雪,在梅花靜靜地開放的那個冬季,武漢人也在靜靜地堅韌地戰斗,有犧牲,有傷逝,有悲痛,有苦悶,也有希望。武漢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座城市,是一個堅強的群體。當冬天過去,當春天如期而至,當英雄從戰場上歸來,我們也要向武漢人民致敬,我們要對英雄的武漢人民道一聲謝謝!感謝1000萬武漢人的拼搏與堅守!感謝1000萬武漢人為中國、為世界抗擊疫情所做出的巨大貢獻!當2020年就要過去,當2021年新年的鐘聲敲響時,武漢人特別需要做的一件事是記住那些逆行者,感恩那些為武漢拼過命的人!
(來源:“李光滿冰點時評”微信公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本公眾號所編發文章歡迎轉載,為尊重和維護原創權利,請轉載時務必注明原創作者、來源網站和公眾號。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微信號最后左下角“閱讀原文”】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