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核心智囊,金一南被稱為“桅桿上的瞭望者”。
2017年4月16日,在“致28:致良知(深圳)學習會”上,國防大學教授、少將金一南,為在場百余位企業家和各界精英,做了題為《心勝則興,心敗則衰》的特邀演講。在長達45分鐘的演講中,金一南教授回顧了中國共產黨“苦難即輝煌”的歷史,多次強調“心勝”是邁向勝利的第一步。金教授犀利獨到的洞見和富于激情的表達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聽眾,一起來分享金一南教授演講中的經典金句。
演講金句:
自信的基礎在哪里?假如你的自信是建立在力量上,建立在金錢上,建立在權力上,那還都是建立在沙灘上,而流沙是不穩定的,所以你的力量、權力、自信都有崩塌的可能。
· 1947年,人民解放軍即將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毛澤東連問了“四個敢不敢”:我們長期在農村打游擊,我們敢不敢進攻大城市?進去之后,敢不敢守住它?敢不敢打正規戰、攻堅戰?我們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口,要吃、要穿,面臨這么多的問題,我們共產黨敢不敢負起責任來?他既是在問同伴,也是在問自己,詢問自己的內心。
· 心勝,首先是在內心中戰勝對手。心勝并非勝利的全部,卻是邁向勝利的第一步。如果自己心里都認為自己不行,那肯定是要敗的。
· 領導者的意志是中流砥柱,沒有中流砥柱,只能隨波逐流。
· 人的一生縱然漫長,你可能活到八十歲,一百歲,但回顧人生,真正決定命運的只有關鍵時刻的幾次關鍵性選擇。
· 多數人因看見而相信,少數人因相信而看見。
· 毛澤東1927年組織秋收起義,9月9號秋收起義,20天之后剩1000人。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兩個月后剩800人。他們不是從勝利走向勝利,是從失敗走向勝利,從慘敗走向勝利,就這么點力量,就是毛澤東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賬房先生可以把利害得失算得清清楚楚,唯獨永遠計算不出偉大,因為偉大之中包含愿景,包含夢想。夢想里往往包含“不理性”這一方面,可就是它最后成就了偉大。當年毛澤東幾個人,怎么能成功呢?誰相信共產黨人能成功?就他一個人相信,就是少數人相信。結果,最后成功。我覺得這是共產黨最了不起的地方
· 李大釗37歲英勇就義;毛澤東34歲上井岡山開辟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朱德30歲成了護國名將;周恩來29歲主持南昌起義,奠定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基礎;博古24歲出任中央臨時總負責人;聶耳22歲為《義勇軍進行曲》譜曲,今天《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每一個中國人在面前都要肅立;鄒容18歲發表《革命軍》,20歲去世。鄒容的《革命軍》感染了中國近代舞臺兩個人物,第一個毛澤東,看完鄒容的《革命軍》夜不能寐,激動地翻來覆去睡不著覺。第二個蔣志清,也就是后來的蔣介石,看完鄒容的《革命軍》,夜不能寐,也是激動得翻來覆去睡不著覺。那就是一個年紀輕輕干大事,年紀輕輕丟性命的時代。
· 在那個年代,一批人年紀輕輕的干大事,年紀輕輕的丟性命,沒有人抱怨,沒有人后悔。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剛剛大學一畢業,就要有房有車;周圍環境也要好;到處都是伯樂,等著發現我這個人才;然后也沒有霧霾和堵車。相比當年的那些共產黨人,他們在那么困難的情況下,沒有牢騷,沒有抱怨,只有奮斗。
· 一個人內心的光明若是失去了,黑暗將是何等之大。內心有一點光明,哪怕外面是暗夜,也是一片陽光;內心沒有光明,哪怕外面艷陽高照,也會是一片黑暗。光明來自內心,動力也是來自內心。
· 怎么樣在新時期做一個強國?僅僅物質上強大,僅僅腰包里塞滿了錢,僅僅是世界經濟總量第二,我們就可以了嗎?我們沒有強大的國防,沒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行不行?
· 綜合國力是經濟力、國防力、民族凝聚力的體現。民族凝聚力來自哪里?就是來自于文化自信。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基礎,是向上的動力,是民族凝聚力最核心的部分。
· 文化自信是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這三個自信的基礎,是最根本的自信。
· 心勝是一種對人生的感覺,一種對命運的把握,一種直面自己、又直面整個社會的勇氣。如果把心勝形容為一個光環,那它一定是來自內省的光環,而不是任何身外之物可以賦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