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他為人民謀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這是從延安到陜北,進而到全中國,人民群眾廣為傳唱的經典歌曲。謳歌的是從延安走出來的人民領袖毛澤東。如今,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的關鍵時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時刻,人民領袖再次從延安應運而生。這是黨之大幸、國之大幸、人民之大幸、民族之大幸。
習近平總書記是在老一輩革命家培養下、在共和國旗幟下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是從延安農村一線黨支部書記崗位起步、一步步扎實歷練成長起來的深受全黨全軍全國人民愛戴的人民領袖。196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15歲時來到陜西省延川縣文安驛公社梁家河大隊插隊落戶,直至1975年10月。這是他人生邁入社會的第一步,也是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的前夕,中央黨校出版社出版《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一書,用真實的歷史細節講述了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歷練故事,再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知青時期的艱苦生活和成長歷程。這部書,是當代青年樹立正確人生觀、勵志成才的鮮活教材,是黨員干部錘煉黨性、提升素質的生動范本,也是我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讀本。
讀了這本書,我深深地感到,《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的姊妹篇。《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告訴世人我們黨和國家的領袖是如何治國理政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則告訴世人,黨和國家的杰出領袖是如何從最基層一步步歷練而成、脫穎而出的。這兩部書共同見證了,習近平同志成為黨中央領導核心,成為深受愛戴的人民領袖,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第一,從務實精神到實干興邦。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大閉幕不久,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后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時講過的一句話,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短短不到五年時間里使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擔當精神和拼搏精神的真實寫照。
“實干興邦”,是貫通古今的治國理政成功之道,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從梁家河的七年歷練直到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成長成熟之道。毛澤東同志說過,實踐出真知。鄧小平同志也說,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習近平總書記也說:“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個有大學問的地方。人生處處留意,皆有學問。”在梁家河艱苦歲月里,許多同來的知青陸陸續續都走了,唯獨習近平留了下來。不僅留下了人,更留下了心,成為延安人的真正一員,并決心把這里作為自己人生歷練的起點。這既是看似普普通通的人生選擇,又是非同尋常的人生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正是這樣從平凡的起點開始,走上了不平凡的人生道路,并把自己的一切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同人民群眾的喜怒哀樂和根本利益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工作作風和思想品格。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為什么能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為什么能夠言必信、行必果,抓鐵有痕、踏石留印,贏得人民信賴。答案就在這里。
第二,從讓老鄉過上好日子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十八大剛剛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中外記者見面時的講話中講的一句贏得好評如潮的話。在習近平總書記最近發表的“7·26”重要講話里,他再次強調全黨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既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奮斗目標,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更是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的價值取向。
習近平總書記自梁家河插隊時起,就把這一奮斗目標和神圣使命牢記在心,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答什么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怎樣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重要問題,踐行著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宗旨。
和習近平總書記一起在梁家河共同生活過的人這樣評價:“為群眾做實事是習近平始終不渝的信念”。他“一步一個腳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實、走得很充實。這是有大氣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氣的人才能做出的選擇。”梁家河的鄉親們這樣評價:“我們選近平當村支書,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擔當,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眾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習近平擔任支部書記后辦成的第一件事,就是搞起了沼氣,給鄉親們解決了生火做飯的問題。給梁家河的鄉親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帶領全村老少一起修淤泥壩,增加了耕地,增加了糧食。梁家河的鄉親這樣評價習近平:“他的心總是和我們老百姓在一起。”這是來自百姓的最高贊譽。
在革命年代,得人心者得天下;在和平年代,得人心者治天下。“誰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誰放在心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能夠成為黨中央的堅強核心,能夠成為全黨全軍全國人民共同擁戴的領袖,就是因為緊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順應實踐要求和人民愿望,推出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展現了取信于民的巨大威力。
第三,從愛民情懷到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回憶起梁家河往事,曾經深情地說:“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他還說:“我的成長、進步應該說起始于陜北的七年。最大的收獲有兩點:一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實際,什么叫實事求是,什么叫群眾。這是讓我獲益終生的東西。現在我還受益于此。”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的人生軌跡,這就是從延安這片黃土高原中走出來的人民領袖的人生格局。
從陜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再從河北正定到福建寧德,以至后來從福建到浙江再到上海,最終當選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走到哪里,就把愛民情懷帶到哪里。在正定,一句“我愛自己的第二故鄉”至今溫暖人心、振奮人心。在寧德,一句“弱鳥如何先飛”的鴻鵠之志,至今激勵著福建人民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浙江,“八八戰略”穿越時空,經受了實踐檢驗,至今成為浙江人民在“兩個一百年”新征程上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強大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在堅定不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前提下,牢牢把握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及時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及時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并作出了包括“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決策,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新的發展階段。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形成鮮明對比。這正是人民情懷的優勢,也是人民情懷的智慧。
(作者:李捷系《求是》雜志社社長;來源:《學習時報》2017年8月23日第2版)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新疆公安西北狼喊話福州郭"律師":難道律師可以侮辱我們的開國領袖?
2017-07-22張黎上將:“群眾領袖”的為民情懷——在習仲勛與黨的群眾路線和改革開放座談會上的講話提綱
2017-05-27瀟湘農夫:是有嚴重錯誤的偉大領袖,還是專制獨裁的卑鄙小人?——六評于幼軍、黎元江的《社會主義五百年》
2017-05-03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