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說是洞朗危機,是因為印度入侵我洞朗事件蘊含著戰(zhàn)爭危機。印度入侵洞朗,事關主權和尊嚴,中國沒有妥協(xié)和退讓的空間。在外交手段用盡之后,清場就成為必然;清場遇到印方的武力對抗,戰(zhàn)爭就不可避免。引用羅援將軍的話說就是,中國不打第一槍,但決不會給敵人開第二槍的機會。打,就不可能是小打,而只能是大打。因為打仗是戰(zhàn)略行動,不是小孩過家家,必須以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否則就叫師出無名。對于印度這樣的國家,小打不如不打,因為,小打除了增加仇恨、促其投向敵對陣營外,沒有任何利益;所以,打就必須大打,打出威風、打出震懾力、打得敵人幾十年喘不過氣來、并順手牽羊、把中國藏南等屬于中國的領土收回來。在危機解決之前,中國西部戰(zhàn)區(qū)頻繁演習、頻繁調動,無疑是做了大打的準備的。
但是, 8月28日傳來消息,印度方面自行將其人員和裝備撤回印度一側,洞朗危機解除。這當然是個好消息。這與筆者8月25日《毛主席: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一文中期待的一樣“根本不需要‘黃洋界上炮聲隆’,就可以‘報道敵軍宵遁’了!”中國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為什么不是好消息呢?當然是好消息。不過,隨之而來并不都是慶賀,而還有不少質疑和嘲笑。有的說這是中國以“不修路”為條件換來的,有的說這是中國以百億美元貼息貸款回來的,總之是印度得到了好處,印度完勝而中國完敗。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會有。特別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下,出現(xiàn)這樣那樣質疑的聲音完全不必驚奇。但是,對于里邊的是非曲直卻不能不說個怎長么短。明白就是中國外交的勝利卻被說成是失敗,除了混淆視聽外,還會造成其他方面的后果。該說不說,也是不行的。
洞朗危機的和平解決之所以說是中國外交的勝利,一言以蔽之,反映了中國的大謀略大格局。
首先,印度自行撤軍并非憑空而來,而是中國多種手段施壓的結果。為迫使印度自行撤離,中國統(tǒng)籌采取了政治、外交和軍事等多種手段。政治上,迅速將其定性為“入侵”,并通過發(fā)布白皮書的方式目標是非、明證其罪,進而迅速占據(jù)道德制高點,為采取任何手段維護主權奠定輿論基礎。外交上,堅持以撤軍作為中印對話的前提,通過駐印使團規(guī)勸、外交部新聞發(fā)言人教導、外交部長喊話(老老實實回家)等,持續(xù)表明中國的嚴正立場。軍事上,通過持續(xù)增加演練頻次、向西藏聚集調運血漿、重型裝備馳援西藏等加緊備戰(zhàn);同時,在另外一個地區(qū)的沖突中,雙方展開石頭戰(zhàn),我軍戰(zhàn)士 飛腿踹倒印度士兵,讓印軍看到了“不好惹”的一面。而印度祈求的國際社會,除了別有用心的日本外,幾乎沒有一家支持印度,連其最看重的美國也沒有“選邊站”的跡象,再加上印度突發(fā)內亂,叛亂動亂此起彼伏、盧比對美元喋喋不休。在這種情況下,印度繼續(xù)在洞朗呆下去,不僅得不到想要的東西,相反內外交困、陷入危機四伏的境地。若發(fā)生與中國的軍事沖突,被中國狠狠修理一遍,估計莫迪的下場就會十分凄慘了。在這種情況下,他除了選擇撤離還能做什么呢?
其次,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中國最想要的結果。這個結果有四利:一是有利于金磚峰會取得豐碩成果。金磚國家峰會在廈門召開,一個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就是由金磚轉向金磚+。對此,筆者已經(jīng)以《由金磚轉向金磚+:新秩序下的全球性治理新平臺橫空出世》為題進行了專門分析。同時,金磚+也必將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
二是有利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被稱為中國式全球化的依托和載體。實際上也是中國與亞歐大陸合作共贏、與全球合作共贏的路線圖。這個戰(zhàn)略是如此重要,是將實現(xiàn)偉大夢想與重返地球中央有機統(tǒng)一的偉大壯舉,必須排除萬難、爭取勝利。而中印既是鄰國,也是亞歐大陸上的幾個大國之一,不論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還是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我們都希望印度積極參加,特別是中印孟緬經(jīng)濟走廊,印度是重要節(jié)點。中印齟齬不斷,不僅會讓這個節(jié)點斷裂,而且還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如不丹、尼泊爾甚至斯里蘭卡的選擇。
三是有利于突破美帝圍堵。作為印度洋上的重要國家,印度有著自己的霸權思維,也有一定的實力。對于這樣的國家,我們即使不能令其成為盟友,也不能將它推向對手的懷抱。若問誰最想中印打起來?毫無疑問,不是日本就是美國。中印打起來,最大的贏家除了美國就是日本。在目前情況下,最不愿打仗的是中國,最不宜打仗的也是中國。中國朝氣蓬勃,正處于快速崛起的決戰(zhàn)階段,是最不宜分心的。美國和日本都不敢直接與中國對抗,搞朝天開槍的騷擾可以,真刀真槍的干,誰也沒有全身而退的把握。因此,它們最希望中國與另外一個國家,特別是印度這樣的國家干起來,不僅可以轉移中國的精力而且贏得趁火打劫、渾水摸魚的機會。中國用“殺敵一萬、自傷八百”的代價給它們這樣的機會,顯然不是明智之舉。
四是有利于進一步樹立中國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印度此次行徑無疑是入侵,但是,就其入侵形式和傷害程度而言,還不到需要大打出手的程度。特別是在印度已經(jīng)撤出3/4的人員和裝備、士兵槍口朝下、采取非戰(zhàn)模式的情況下,不通過必要的說服教育就大打出手,至少會給人以小題大做的感覺。這在占盡道德高地的情況下,顯然得不償失。為此,中國堅決采取了以說服教育為先、先禮后兵的解決思路,并使問題最終以和平的方式得以解決,這對中國來說,百利而無一害。從目前國際社會的反應看,整體也是好的,對中國是加分的。
總之,問題是以中國所希望的模式解決的,這已經(jīng)足夠了。還有什么事情能比事態(tài)可以在自己主導的框架內發(fā)展更值得高興的呢?究竟是在自己主導的框架下發(fā)展利大還是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利大?得出正確的結論并不難。現(xiàn)在,距離金磚廈門峰會召開的時間沒有幾天了。印度方面已經(jīng)宣布莫迪將準時參加并希望與元首會晤。這不是很好嗎?在和風細雨的條件下召開廈門峰會比在疾風驟雨的情況下召開,成功的幾率無疑要大上好幾倍!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wǎng)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wǎng)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wǎng),依法守規(guī),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