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時事聚焦 > 深度評析 > 閱讀信息
評某海歸鼓吹《南渡北歸》:何必為“民國大師”的無用之學吹喇叭?
點擊:  作者:長河紅陽    來源:察網  發布時間:2017-10-03 10:26:18

 

            “民國大師”們的書齋學問,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沒能為打跑日寇出力;在民不聊生的時候沒為改善民生艱難出謀劃策,無用,就是無用,何必為之大吹喇叭?不過呢,所謂言論自由,有人吹,那也由他,但是硬傷斑斑還要夾槍帶棒,那就很值得警惕了。

  請看奇文:

  【林杰:從《南渡北歸》看“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cb1a610102xixn.html

這是個給“民國大師”們吹喇叭的帖子,此林杰先生乃是在澳大利亞留學回國的法學碩士。為了給民國的一切吹喇叭,必須首先對現在的大陸狠狠地才上幾腳,這是套路,是民國擁躉們一定要用的套路,所以,這個帖子里先有這樣一句話“先聲奪人”:

【畫家黃永玉曾形容當下的學界是“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

  看,林先生說了大陸教授太多太濫,而且還有欺世盜名之輩多多。

  于此,我先說“教授滿街走”。

  現在的中國大陸,教授就是多,有教授頭銜得來太容易的原因。不過這未必就是壞事百分百。因為教授多的原因之一是大學多了,大學開的課程從科目的數量,和細化的程度來講,也比早先時候多得多,細的多,專業教授也就多了么!還有,大學生也比早先多了很多,如此這般地水漲船高,教授也多了么!教授滿街走雖有夸張,目前的教授評議機制雖然有問題,可是教授數量多也應該有合理的一面,其背后是新中國在高等教育以及更基礎的全民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積累和進步。

關于大學生的人數,試舉幾個數字說一下,2007-2013年全國參加高考的高中生人數分別是:

20071010萬人;20081050萬人;20091020萬人;2010957萬人;2011933萬人;2012915萬人;2013912萬人】

  以現在“產業化的高等教育”現狀而言,正牌的、野雞的大學加在一起,總的升學率總不下于30%。那么,每年進大學的學生在300萬沒問題,加上往年的“學姐”、“師兄”,整個中國沒有上千萬的大學生不可能吧?那么,水漲船高,教授滿街那是自然。又有教育部數字,2015年全國在校大學生人數:3700(四舍五入以萬為單位)

  可作比較的是民國時候1932-1933年全國的大專院校的注冊學生人數42710;1933-1934年,這個人數是46785人。

  另外,據相關專業論文研究,新中國以來,特別是頭幾十年,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比例大幅上升,這意味著占全國人口比例最大的農村人口開始享受到高等教育,意味著在一個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的巨大教育成就,而不是像民國那樣,讓高等教育集中在極少數人身上,教育資源壟斷在那些個所謂“大師”手里。這也為后續的教育、學術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據物理學家李政道之子,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李中清領銜的“中國教育精英大數據庫”顯示,1906-1952年間,超過60%的教育精英都是地方精英、商人子弟,并且僅集中在江浙、珠三角一帶;而在1953-1993年間,近一半的教育精英來自全國各地的工農子弟。新中國與民國教育相比孰優孰劣,哪個惠及了最廣大的普通民眾,一目了然!

新中國大學生生源變化:農村占比大幅提升

  兩下比較,無論是絕對人數,還是相對人口占比,民國時候的大學生就是少得很多,根本沒法同新中國的全民教育成就相比。那么,給民國大學生授課的民國教授稀缺度可比熊貓不奇怪。

  至于說現在“大師多如狗”,那是吹喇叭的貨色太多了;有為民國“大師”吹喇叭的,也有為現在大陸的“大師”吹喇叭的,大家彼此彼此,誰也不比誰高尚。這并不能說大陸現在的教育水準和學術層次就比不上民國,更不等于現在的中國百姓就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就分不清真學者與假學者的區別。雖說現在教授滿街走,“大師”多如狗,有很多水分和花架子,可是從教育界、學術界的總體情況來看,現在總比民國強太多。不值得給民國高唱“哈利路亞”。

林先生還有話:

【近年來,學術腐敗成了社會熱點,如院士論文造假,選評請托,錦衣玉食下的教授們,整日糾結于功名利祿。從為老總開培訓班到性侵女學生到論文造假,簡直是斯文掃地,千年以來之傲然文風蕩然無存矣。文人無行,果然。酗酒、嫖妓、包二奶、偷香、吸毒,美其名曰學阮籍猖狂、長歌當哭、放蕩不羈,或謂之尋找靈感。無名世著作,有鳴世舉措,欺人自欺。】

  看,當下的大陸高等學界亂象一片啊,對比起來,是不是民國比較好一些呢?

  關于這樣的亂象,我請林先生看一下錢鐘書先生的《圍城》。民國學術界的腐敗和墮落和現在的亂象很有相通之處,錢鐘書先生的《圍城》就可以作證據!如果民國學術界的普遍糜爛、腐朽沒有達到被正直人士不能容忍下去的地步,錢鐘書先生會寫《圍城》大加諷刺鞭撻么?如方鴻漸買文憑;如李梅亭滿肚子的男盜女娼;如韓學愈學歷造假;汪處厚依附官僚;高松年的學閥做派……等等等等,都寫著明白嘛!林杰先生痛心疾首的當下的學界腐敗,在民國時候就很尋常!而且,我們還要知道,林先生所不齒的現在的學界腐敗,也是在最近幾十年多起來的,也正是在這段時期,民國形象變得越來越高大光輝,成為知識精英們向往的“黃金時代”,在不少方面有向民國看齊的趨勢。有這樣的大環境,現在中國大陸高等教育界出些不知廉恥的學術販子,出一些喪盡天良欺凌女性的禽獸,很不可理解么?大陸學界向民國學得太多了,學校的風氣墮落不難理解!

  林先生以為然否?

  尤其要注意的是,校園里欺凌女性的禽獸之所以越來越多,和林先生這些齊刷刷向西看的法學家、法律工作者是有很大關系的,因為他們從西邊引來了“先進的”、“人性化”的法治理念,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犯罪分子的懲戒力度是有所減弱的,甚至于很多法律工作者還經常替他們竭力辯護。

  也就在這樣的“人性化”之下,校園里針對女性的侵害事件中,大學教授們的犯罪成本是很低的,甚至于還是零成本的。不但在大學,在小學對幼女進行殘害的禽獸也很多,這樣罪大惡極、毫無人倫的禽獸,有哪個被處決?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這位林先生,如果您海歸之后,在您秉承的法制理念中,對校園禽獸是要重判殺頭呢,還是“人性化”地處理呢?!

以上是林先生痛踩大陸的兩腳,我全力辯護之。接下來要看林先生給“民國大師”、“民國學術”吹喇叭的腔調了。在林先生的喇叭腔里有這么一個怪腔調:

【民國學術的星空,群星璀璨,影響中國近百年。這是中國學術史上最燦爛的時期之一,呈現一派“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局面。】

  民國的學術,實在算不上什么群星璀璨!那些“民國大師”的能耐高不過清朝的考據儒生!閻若璩做《尚書古文疏證》,把《偽古文尚書》從千三百年中高居的儒學圣典的神壇上拉下,揭露它偽書的本來面目,試問,哪一位“民國大師”有這個能耐?

  戴震做《孟子字義疏證》,把程朱理學踢打的破破爛爛,問一下,哪個“民國大師”有這個能耐?

  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哪一個“民國大師”不服?哪一個“民國大師”敢挑戰?

前清學者戴震

  倘若按著民國擁躉們的邏輯,只要某人在民國時期生活過,哪怕他的學問根底是前清,那他也是“民國大師”;那么,生活在明清之際的顧炎武也是清朝的學問人了,那么這個老先生就是清朝考據學的大宗師,他寫的《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有哪一個“民國大師”寫得出?

  王夫之老夫子那煌煌巨著《讀通鑒論》、《宋論》,“民國大師”誰能做得出?

  其實呢,能耐做不到清儒的水平倒也罷了,可還就是有“民國大師”開學術倒車自立門戶,自號“新儒家”,要接替宋明理學那些腐儒們,把這個中國學問里的異類學問接續下去。可笑!

  那位林杰先生,那位也許將來要海歸的林杰先生,你對民國的文史學術水平的高下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估測,你就敢說“是中國學術史上最燦爛的時期之一”?“民國大師”的能耐連清朝群儒的成就都蓋不過,你就敢說“影響中國近百年”?

  “民國大師”絕大部分是做文史類學問的,在這些學問里,那些“大師”們實在比不上清儒!不過,民國時期也不是沒有特出的貢獻——顧頡剛先生領軍的“古史辯派”才是民國時期真正能拿出手的成就!顧頡剛先生的“層累地造成中國古史”的學說,才是民國時期真正的大學問!但是,這位顧先生,是不在《南渡北歸》所極力推崇的“大師”之列的!因為他沒有類似岳南推崇的那些“大師”們的“血淚故事”,不足以借他來攻擊土共、新政權,替民國大吹喇叭,所以自然就不是岳南先生濃墨重彩精心勾描的“大師”神壇上的一員,其真正有水平的成就自然就被林先生無視。看來,這位林先生不過是給《南渡北歸》友情站街的,怪不得盡說胡話!

接下來,這位林杰先生又有這樣的怪調調:

【有人考證中國歷史上學術最繁榮的時期有三個: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清末民初。】

  我要問,是什么樣的人考證出“中國歷史上學術最繁榮的時期有三個: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清末民初”?此人為誰?你該給個尊姓大名吧?征引別人結論不說是誰,也不說在哪一本著述,這是一個做學問的人該有的素質么?你怎么這么目中無人?該不是你先生自己杜撰的吧?

不錯,春秋戰國時候,是國史上學術最繁榮的時代,誰都要承認;但是,魏晉南北朝么,很不敢茍同!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段里,有個“永嘉之亂”,那是一場文化大浩劫,用《經典釋文·敘錄》的話說:

【永嘉喪亂,眾家之書并亡】

匈奴劉漢政權攻陷洛陽,大肆燒掠,西晉皇宮藏書被付之一炬,這在國史上是極有名的文化大浩劫,堪比秦朝焚書。說那個時候是什么“學術最繁榮”起碼有一半是胡說八道,文化的載體——在秦火浩劫中被偷偷藏起來免于毀滅的先秦古籍,兩漢年間從民間發現整理的珍貴的傳世文獻,以及漢儒們整理幸存斷簡殘編的成果,還有漢儒們對古籍做的訓詁、闡釋文獻都被燒個精光,所謂的學術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學術會繁榮?《偽古文尚書》就是借著那個文化大浩劫形成的文明斷層空白時段竄上儒門圣典的神位的!真偽不辯就是那時候學術水準的真實反映!可見那個時候學術水平的低下!既沒有事實根據,而且說話連邏輯都不講了,這就是這位林先生的中國文史常識的水平!魏晉南北朝居然是中國學術最繁榮時期?

  不過呢,魏晉南北朝也確實有些學問繁榮起來,比如用道家學問“格致”翻譯印度佛學的中國佛學、比如引入道家學問闡釋儒家經典的“玄學”。但是,這兩樣學問,和春秋戰國時候的學問遠遠不能比肩!且不說水準高下,就說起因動機上的高下就是天上地下的區別:

春秋戰國時候的學問,出發點是如何使天下由大亂變大治。所以,道家老祖老子主張小國寡民、無為而治;儒門圣人孔子高舉“克己復禮”大旗,號召大家都遵守周禮,把周天子當回事,天下也就太平了;墨子主張“非攻、兼愛”以求天下安定;法家力倡耕戰、中央集權,用鐵和血消滅諸侯割據達到天下一統……春秋戰國的學問就是這個路數,是治理天下的學問。魏晉南北朝的佛學也好,玄學也罷,甚至于“神滅論”、“神不滅論”……這些學問的動機根本沒有治理天下歸于太平的宏大氣勢,遠不如春秋戰國時候的諸子百家那么堂皇正大!充其量是“智力體操”!實乃無用之學!無用之學固然沒有分量,如果有些學問誤國那就很可恨了!比如“魏晉清談”。對這個學問,林先生極力推崇的陳寅恪有很不客氣的批評:

【清談誤國事西晉滅亡原因之一。那時候的西晉官場是,一面奢談名教與自然“將無同”,一面窮極奢侈享受,名士與高官合為一體,而變亂就在這種風氣中孕育。此風不到西晉最后滅亡,不能終止。】

  林先生贊不絕口的魏晉南北朝的學術,很不上臺面!能把這路不上臺面的貨色和春秋戰國的學問放在一起等齊比肩,呼之曰:“學術最繁榮的時期”,是無知,也是無恥!

  民國的學術,具體來講“民國大師”們的學術,且不說比不過清儒,就說是不是有治理天下、驅逐外夷、恢復中華的現實功用呢?是不是?有沒有?陳寅恪的學問能助力抗戰?傅斯年的能耐能御敵?胡適的“新文化”能把租界收回?梅貽琦能不能阻止日寇不去對重慶轟炸……?中國的學問傳統里,向來有“經世致用”的治世取向,請問林先生,《南渡北歸》里的“大師”們的學問有幾個是研究這個的?抗戰時候,他們的學問對抗戰有什么用處么?還不都是關起門來的“書齋學問”?

  我當然不是說,“大師”們不該研究那些學問,我是說當時的國難要求每一個聰明智慧之士都應該把腦筋放在怎樣驅逐日寇上。至于說“書齋學問”,留到和平之后,國家沒有戰爭和外敵入侵的時候好好研究,那樣不好么?史實告訴我們,“民國大師”那么干的沒幾個!“經世致用”的優秀傳統,在他們大部分人身上不起作用!這樣的學問,有什么意思?!能和春秋戰國時候胸懷“治世”抱負的諸子們的學問比肩么?竊以為,他們的學問對抗戰的貢獻似乎不如兵工廠一個車工!更甚至于還不如送雞毛信、放倒“消息樹”的兒童團的小孩子,他們可是實打實地為抗戰做了貢獻!

“民國大師”們的書齋學問,相對于抗戰救國的大危局,不過是“小道”,《論語》里子夏夫子說的“小道”:

【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用處不大的學問——“小道”也很有鉆研的空間,但是,鉆研過分反而會忘了做學問的“經世致用”的初衷,那就失去做學問的本意了!有大志向的人是不會做這路學問的!為抗戰做貢獻的時候到了,固然大學不能做軍校,中國不能變兵營,但是除了對維護國土完整有大用的邊疆歷史地理類的學問,那些無關抗戰的學問,還是讓位給如何凝聚軍心民心驅除日寇吧!此乃救國王道!

  當然,“民國大師”們,絕大部分都是文史學者,讓他們學習造槍造炮制備炸藥太難為人,但是,發揮所長,研究日本這個敵人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氣質、精神內核、社會風俗,這也是大有作為、對抗戰有益的事情,有哪位“大師”這么做了?當年林則徐去廣東禁煙,一到廣州,就全力搜集外文報刊、書籍,并安排人手進行翻譯,以求盡快了解最大的鴉片王國——英國的底細,好在日后與英國發生對抗甚至于戰爭時候,做到知己知彼。這是胸懷天下憂國憂民的學者該有的治學風范!

林則徐與他主編的《四洲志》

  可是那些“民國大師”呢?“九一八”之后,日本對中國的侵略野心畢露,那時候的“民國大師”們可曾把研究方向轉向對日本的研究?有么?倒是“大師”之外的報人王蕓生有《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對比之下,日本人可是研究中國一千多年了!把中國里里外外、大卸八塊地研究了一千多年。國難當頭、國難進行時候,我們那些“民國大師”有精研日本的沒有?岳南先生的《南渡北歸》說“大師之后無大師”,可是我倒覺得,現在國內研究日本,研究怎么應對日本軍國主義傾向的學者,哪怕是網絡上的草根,都比“民國大師”高明!高明之處在于研究方向比“民國大師”對頭,也有“民國大師”所不及的見識。這才是有用的學問!做學問,不能只管低頭拉車,還要抬頭看路!

  再看林先生的怪調調:

       【而之所以有此(學術)繁榮局面得益于政治權威的破碎,使得統一的思想被來自四面八方思潮的沖擊。社會的大變革使得著思想浪潮洶涌起伏。知識分子追求自由的理想得到一定程度的實現,真理之光無畏于權威。因為在兩個穩定時代之間的激蕩是最適合新思想成長的土壤。】

  文字里的“政治權威的破碎”意味著統一的中國不復存在,大治變為大亂,這樣一來,人的思想“自由”了,也就能接收四面八方的外來思想了,學術也就繁榮了。

  這個話我覺得是不寒而栗,倘若天下大亂的時候學術繁榮才有可能,那么如果有可能,是否為了學術繁榮應該心里盼著天下大亂?天下大亂倒霉的是老百姓,如果為了學術繁榮,能使學術精英們有獨創成果名垂青史,那么是否應該老百姓付出代價?養活學術精英的是老百姓,為了學術精英們能有成就,讓老百姓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生不如死……這,簡直不是人話!作為中國老百姓,有必要養活這路學術精英?還不如把這路學術精英給早早地踢出中國,再也別回中國禍害中國百姓!

  就說春秋戰國時候的學術繁榮,固然是在那個大亂的世道有的,但是那樣的學術、思想的根基卻是華夏文化圈里固有的東西被各種持論不同者分別發展之后形成的學術繁榮。這些學術在春秋戰國時候是判然有別,但是,進入大一統時代后,還是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發展后的華夏文化形態——兩漢經學,在這個新的華夏文化形態有一個很堂皇的治世主張——大一統!這就是春秋戰國時候諸子百家們追求的天下大治的必由之路,在兩漢經學里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魏晉南北朝時候在中國生了根的外國學問——佛家學術里,有這樣高揚大一統的文化學說沒有?!引入道家學問闡釋儒學經典的玄學里有沒有這樣的堂皇主張?新起的道教文化里“大一統”的成分有么?這些學問敵得過兩漢時候的“公羊家”么?

  統一,就是結束戰亂不休、人民苦難的第一良藥。可是,“政治權威破碎”,“思想自由”之后催生出的魏晉南北朝的所謂學術,對中國的統一功用不大!不是所有的“思想自由”、“學術繁榮”都是對國對民有好處的!中國有過很多無用之學,魏晉學術是這樣,再往近了說,書齋學問類型的“民國學術”就是個顯例!而且,進一步對照史實,天下大亂才有學術繁榮,胡說八道!有清一代的考據學就是在“乾嘉”時代,中國尚稱安定的時候才有的學問黃金時期,那樣的學問“民國大師”、“民國學術”不能比肩!

切莫亂吹喇叭!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爭的是結束戰亂、天下大治之道

  再按著林先生的說法,只有“政治權威破碎”才有學術繁榮,那么,我還想說一下他推崇的魏晉南北朝學術。佛教學術是跟著佛教大興而繁榮的,而佛教在南北朝大興,在北方來說是各個少數民族政權憑借“政治權威”大力弘揚的結果。佛教學術實際上也是依憑“政治權威”而繁榮的;在南方,佛教興盛,佛門學術昌明是南朝那些崇信佛教的上層權勢人物大力推進的緣故,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梁武帝蕭衍,身體力行,利用舉國之力大興佛教、佛學,并且四次把自己當個物件施舍給和尚廟,大臣們每次都用一億萬錢從和尚那里贖回這個漿糊灌頂的蕭衍!這也是佛教、佛家學術借著“政治權威”得以繁榮的活例啊!

    可見,這個林杰先生說的“(學術)繁榮局面得益于政治權威的破碎”確是胡說八道!大吹喇叭,很不應該!

  話說回來,無論“民國學術”有用無用,也都是咱中華學術,對治世無用的學問,怡情養性也是管用的,“民國大師”的書我也有,我也看,一來為了解悶,二來上論壇和人扔磚吐口水圖個高興還是很有意思的。民國學問么…………也就那樣吧,不值得大吹喇叭!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發表評論 共有條評論
驗證碼: 匿名發表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點贊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評論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圖片新聞

    友情鏈接
  • 北京市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186導航
  • 紅旗文稿
  • 人大經濟論壇
  • 光明網
  • 宣講家網
  • 三沙新聞網
  • 西征網
  • 四月網
  • 法律知識大全
  • 法律法規文庫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檢察院
  • 中央紀委監察部
  • 共產黨新聞網
  • 新華網
  • 央視網
  • 中國政府網
  • 中國新聞網
  • 全國政協網
  • 全國社科辦
  • 全國人大網
  • 中國軍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人民日報
  • 求是理論網
  • 人民網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咨詢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