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開放即將40周年了。40年在歷史上看也是不短的一個歷史時期了。中國人常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包含了歷史的經驗、辯證思維的道理在其中的。新時代必須迎來新的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必須迎來自身之變。這就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無止境。
一、總結歷史經驗令人奮進
40年前的中國經濟社會貧窮落后,40年后的中國經濟社會繁榮昌盛、欣欣向榮。改革開放即將40周年了。40年在歷史上看也是不短的一個歷史時期了。中國人常說的“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包含了歷史的經驗、辯證思維的道理在其中的。中國共產黨僅僅28年就取得了革命成功,改革有什么理由比革命還難?40年比30年已經多了10年,改革才進入深水區,還要啃硬骨頭。我們應該想一想為什么會這樣?指導改革開放的理論準備是不是不夠充分、理論認識上的創新是不是沒有及時跟上實踐的步伐?新時代必須迎來新的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改革開放必須迎來自身之變。這就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無止境。 改革開放的成就是任何人都無法否認的,生產力確實發展起來了。這種發展是黨和政府的成績,相信大多數人也會承認新的社會變革在中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方面所作的貢獻,其根本就在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改革開放以來是否客觀存在兩種改革開放觀?一種是社會主義方向的,一種是資本主義方向的。方向問題是道路的問題,是應該時刻警惕還是可以置之不理?沒有人反對改革開放,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國繼續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更是人民正確的選擇。有些人掛羊頭賣狗肉、上下其手是不是應該受到質疑?走資本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絕對不會答應的。改革開放中走過的彎路如何認識?市場換技術是不是太一廂情愿了?是不是戰略性核心技術只能依靠自主創新、自力更生?相信在這些問題上我們能夠形成新的共識了。 二、新時代的改革開放 新時代改革開放的內因不再是窮而思變。中國改革開放的出發點是解決“有沒有”的問題。以前的改革開放主要是為了化解面臨的壓力。在物質匱乏、生產力落后是主要矛盾的情況下,改革要優先發展生產力,主要解決做大蛋糕的問題。這是我們已經走過的改革之路。現在的改革開放要變成富而思進。富起來以后不能找不到方向,從富起來到強起來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這個階段主要解決“好不好”的問題。改革要以調整生產關系、分配關系為主,主要解決分好蛋糕的問題,真正解決好公平正義的問題。我國經濟社會已經轉向高質量、高效率發展階段。高速增長階段已經過去,現在要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方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新時代自我革命、追求自身的完善要成為改革新常態與新動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新時代改革之綱,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改革價值取向所不能變的。 中國新的改革戰略應該不僅是經濟總量和綜合國力趕超發達國家,更是新的發展模式的探索、創新和展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確立。我們要對占世界人口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表現出啟示作用和示范作用。我們要證明社會主義仍然是有生命力的,現代化的后來者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才有可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實現超越,快速實現工業化與現代化。只有實現世界社會主義的復興,中國才能實現長治久安,才有可能避開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陷阱,創造出可以與美國相比的強盛成就,從而為推動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進程做出中華民族的重大貢獻。 三、正確理解新矛盾新中心 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歷史條件下,改革開放主要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改革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要成為常態,改革新常態就是自我革命,為了自身制度優越性的發揮而不懈奮斗。只有這樣,改革才能不斷深化,才能與偉大復興的歷程共始終,才不需要否定歷史獲得自身的必然性。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我們“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這顯然包含著對過去的某種批評。批評也能成為共識,表明了我們黨的強大力量。歷史的每一個環節也都有其價值,我們要正確認識歷史的肯定與否定。我們中國共產黨人具有高超的辯證思維,我們總是在批評與自我批評中前進的。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關系要正確認識。在實踐中有些干部可能擺不清它們的關系。“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提出有其歷史背景與理論依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直接理論依據是當時我國社會的基本國情和主要矛盾理論,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增強綜合國力,才能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才能更好地解決前進中的矛盾和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中國經濟開始了一場意義重大的深刻變革,黨中央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也在不斷升華,提出和形成了一系列創新性思想理論觀點和重大政策舉措,堅持、豐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新境界。在實踐上,我國經濟總量已經穩居世界第二,許多方面產能已經嚴重過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任務可以說基本完成。在理論認識上,我們也要勇于取得新的飛躍。片面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導致的主要誤區就是“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談到選人用人問題時說:“要改進考核方法手段,既看發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把民生改善、社會進步、生態效益等指標和實績作為重要考核內容,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習近平認為,在新常態下,必須徹底摒棄簡單以GDP論英雄,確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新的發展理念和新的社會發展主要矛盾引領發展行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領導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是改革的主體”,必須把人民真正當回事,認真傾聽人民心聲,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順應人民意愿的改革才能使人民煥發改革熱情、投身改革實踐、取得改革實效、共享改革成果。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黨的奮斗目標,作出“抓民生也是抓發展”的科學論斷,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超越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視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是對立的、矛盾的,前者是后者的發展結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決做大蛋糕的問題,解決分好蛋糕的問題需要更多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不能目中無人,面對不平衡的發展現實也不能一刀切。在發展水平仍然比較落后的地方,仍然要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社會主要矛盾在一定歷史時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但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可以發生階段性變化的。要解決好社會主要矛盾,就要深入研究當前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可以說是日益增長的物質財富同較大的分配差距之間的矛盾。兩極分化與社會主義格格不入,是社會不安定的根源,也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解決了這個矛盾,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全面深化改革已成為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特征,也為全球治理提供著更多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信心。與40年前相比,中國已經更多發揮著規則制定者的作用,從跟隨者變成了引領者。積極推動國際秩序和國際治理體系的變革,變革全球治理體制中不公正不合理的安排,推動各國在國際經濟合作中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意愿和利益,是我們面對的新的國際責任。我們有豐富的經驗解決新征程上面臨的發展起來以后的新問題,只要因時而變一定能夠取得更大的成就。 只要每個中國人都“做改革的擁護者,做改革的實踐者,做改革的清醒者,做改革的保護者”,中國必將以嶄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河南省新安縣圖書館;來源:宣講家網)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李北方:“先富帶后富”是改革開放的契約,不該忘的人忘了,卻被劉強東記住了
2017-12-06張黎上將:“群眾領袖”的為民情懷——在習仲勛與黨的群眾路線和改革開放座談會上的講話提綱
2017-05-27?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