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3日,日本和德國首次舉行了外長防長“2+2”會談,這是二戰后兩國首次舉行此類會談,改變了戰后雙方在防務領域保持距離的姿態。(圖片網上下載)
美國的兩個重要盟友,德國和日本,都將在近期內出現政治上的動蕩不定。
德國是歐盟國家中的領頭羊,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連續執政16年后,終于決定退出政壇,德國將在本月26日選出新的領導人。日本是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日本的執政黨“自由民主黨”將在本月29日選舉新一屆黨魁,菅義偉已宣布不參加競選,意即不再擔任下一屆日本首相。
德國的主要政黨有四個:默克爾所屬的聯盟黨(基民盟-基社盟)、社會民主黨、綠黨和自由民主黨。今年的主要競選話題有二:一是疫情后的經濟復蘇政策,二是對華政策。
社民黨總理候選人為現任財政部長舒爾茨(Olaf Scholz),聯盟黨所推出的總理候選人是拉舍特(Armin Laschet)。本次競選將主要在這兩人之間展開。初步的民意調查顯示,舒爾茨大幅領先。
默克爾當政期間,經常遭到反對黨的批評,指責她在對華政策上優先考量經濟,采取兩面策略、中間路線。最近德國民調機構Forsa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58%的德國人認為,即使經濟利益受損,也應該對中國采取強硬立場。外界預計,9月26日的德國聯邦大選之后,新一屆政府很有可能會對過去十多年強調經濟合作的對華政策做出較大調整。目前,各主要政黨的競選綱領中都突出了對華政策,切入的角度包括地緣戰略挑戰、市場準入條件和人權狀況。
“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主席魯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日前在接受德新社采訪時表示,誰想繼續享有(歐盟的)自由市場準入,“誰就必須遵守基本的規則,同樣地開放本國市場。”魯斯武姆說,世界各國必須向中國明確表達這一要求。他指出,目前在歐盟內部已經就對華關系形成較為廣泛的共識,并且和美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加拿大等國也達成了一致。德國聯邦工業聯合會(BDI)是36個工業行業協會組成的經濟政策性總會,其職責是維護及促進其關聯工業行業的所有共同利益,也是德國工業界最為重要的議會外游說組織,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力。
德國于2020年9月制定了首個印太戰略,強調在“印太地區”應對所謂共同的挑戰;今年8月,德國派軍艦到印太地區,加入“亞洲反海盜及武裝搶劫船只區域合作協定組織”(ReCAAP),停泊日本港口并與日本自衛隊展開聯合軍演。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聲稱,德國派遣軍艦的舉動是為了捍衛海上自由航行和尊重國際法(例如對朝鮮的制裁),這符合德國的利益。
日本現任首相菅義偉因防疫不力,支持率下降到只有26%,日本社會廣泛對他不滿,這也許是他決定放棄競選連任的主要原因。目前可能參加競選的有自民黨前政務調查會長岸田文雄、前總務大臣高市早苗、前干事長石破茂、日本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等人。
不論是誰上臺,日本政府關于釣魚島和“自由與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政策不會有變,需要關注的是日本的臺灣政策。在菅義偉執政期間,日本一再公開強調“臺海和平非常重要”。7月上旬,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表示日本和美國必須共同協防臺灣。防衛大臣岸信夫承認麻生太郎觀點確是日本政府的考量。
2021年4月13日,日本和德國首次舉行了外長防長“2+2”會談,這是二戰后兩國首次舉行此類會談,改變了戰后雙方在防務領域保持距離的姿態。日本目前已與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建立了“2+2”對話機制,目的是通過深化安保合作,強化對中國的遏制力。
(作者系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來源:“老夫子雜貨鋪”微信公眾號;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