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要素生產率不是增長問題,也不是增長的分配問題,直接就是財富的國別分配問題,是由技術進步引發的、以知識產權、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為工具,并由國際政治、國際軍事斗爭配合的、不正當的國別分配問題。贓物市場和贓物私有制是其制度根源,不正當的知識產權制度是其制度基礎。
1957年,索洛在研究前50年美國經濟增長時發現:資本和勞動的投入只能解釋12.5%左右的產出,另外的87.5%的產出無法用資本和勞動的投入來解釋。他用外生的(即不是由經濟過程本身決定的)技術進步對那部分不是來自勞動和資本投入的產出“余數”做了說明。于是,索洛余值理論誕生了,并演化出全要素生產率理論。
按照全要素生產率理論,全要素生產率是衡量單位總投入的總產量的生產率指標。即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率的來源包括技術進步、組織創新、專業化和生產創新等。產出增長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長率的部分為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率。
全要素生產率所說的額外增長也被比作天上掉餡餅,但巨大的不明增長真是技術進步的產物嗎?全要素生產率究竟是個增長來源問題還是個財富的分配問題?
一、全要素生產率是個偽命題
全要素生產率與人們的經驗和常識不符,說明它是個偽命題:首先,它與壟斷世界硬通貨,尤其是充當世界的中央銀行,也能帶來巨大的不明增長的共識不符。這是一個不證自明的道理。既然全要素生產率可以來源于壟斷世界硬通貨,那么全要素生產率來源于技術進步的說法就站不住腳了。
其次,它與新中國兩個三十年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的經驗和常識不符。新中國兩個三十年高速經濟發展和飛快技術進步證明,全要素生產率是個分配問題,是一個依靠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知識產權,對世界財富進行分配和再分配的問題。
我國的全要素生產率前三十年低,甚至為負數是因為幾乎沒有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知識產權,我們基本是孤立的,沒有參與世界財富的分配和再分配,基本上沒有獲得額外的增長,也基本上沒有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知識產權帶來的財富流失;后三十年較高是因為有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和知識產權,我們參與了世界財富的分配。所以只是較高而不是高,是因為我國在知識產權壟斷、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中的地位決定的。
以知識產權壟斷為例:中國作為產品國,一方面花錢從發達國家“租借”知識產權;一方面在對資源國的貿易中又可以向資源國“轉租”知識產權。通過“租借”和“轉租”知識產權,中國可以賺個差價。這個差價就是全要素生產率的來源之一。蔡昉說,“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從 1995年-2009年每年以3.9%下降到了2011年-2015年時期的3.1%”。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進出口增速降低,中國賺的“差價”少了。”當然,產品國為轉租知識產權進行的相互競爭越來越激烈,導致轉租價格降低也是全要素生產率降低的原因。
再次,其它因素也能帶來巨大的不明增長,比如輸出民主、掌握教育現代化的標準等,不能因為經濟學解釋不了就無視其存在。
綜上所述,全要素生產率與人們的經驗和理論不符,是個收入分配問題而不是增長問題,因此是個偽命題。
二、全要素生產率的知識產權壟斷來源
技術進步引起的財富增長實質上是個財富增長加財富分配和再分配問題。純粹財富增長可以用要素投入增長帶來的增長來說明,而財富的國別分配帶來的額外收入和額外增長則不能。就財富分配和再分配問題來講,首先是財富中信息財富(比如技術)的占比增加,資源以及普通產品的占比減少。其次是財富的國別比例發生變化,發達國家的財富增加了,其他國家的財富則減少了。這種分配可以從技術更新、知識產權不正當壟斷以及人為擴大信息財富在總財富中的占比三個角度認識。
(一)、技術更新帶來的財富分配
知識的增長不是通過知識的積累而是通過知識更新完成的。這決定了:
1、相對于舊技術對應的舊知識產權,新技術對應的新知識產權發生了價值增值。這是一個價值增長和新財富的分配問題。這個價值增值分配給了新知識產權的所屬國。
2、知識更新意味著新技術取代舊技術,以及與之對應的新知識產權淘汰舊的知識產權,使其貶值甚至歸零。這意味著財富在不同國家之間的再分配,即一國的技術進步和財富增長導致他國的相對技術退步和絕對財富減少。這不同國家財富的一增一減,不能通過計算一國的GDP得到說明。其中,至少技術進步國的財富增長中對應他國財富減少的那一部分,就不是通過增長取得,而是通過分配取得。假設技術進步國的貨幣幣值不變,由于技術進步國同時是世界硬通貨壟斷國,這種分配就可以通過該技術進步國貨幣升值轉移到該國,該國為了匯率穩定,就可以通過增發貨幣并讓增發的貨幣在體外循環,保持國內物價穩定,具體做法是增發貨幣買進口貨或者對外貸款或者廉價收購他國優質資產等等。這部分收入就是不能要素投入增長解釋的額外收入。另外,技術進步帶給技術進步國純粹的價值增值,也包含了不能要素投入增長解釋的額外收入,收入總額完全可以大于能用要素投入增長解釋的數量,超出的量便貢獻了全要素生產率。
(二)、知識產權壟斷帶來的財富分配
世界經濟交往包括商品流通和貨幣流通。這決定了誰壟斷了知識產權和世界硬通貨,誰就壟斷了世界經濟交往,誰就可以通過壟斷獲得額外收入。以知識產權壟斷為例,依技術進步水平劃分,全世界分為發達國家、產品國和資源國。產品國只是“租借”了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和技術進步,通過轉租從資源國獲得額外收入。發達國家則通過直接的國際貿易從產品國與資源國同時獲取額外的GDP。資源國則承擔了知識產權壟斷帶來的所有額外損失。通過知識產權壟斷,發達國家不僅可以獲得投入增長帶來的巨額壟斷利潤,而且可以獲得非投入增長帶來的額外收入。為什么知識產權壟斷帶來的額外收入不可計量為投入增長帶來的增長呢?因為這些額外收入是通過發達國家、產品國和資源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軍事和話語權綜合性博弈實現的,知識產權壟斷只是獲取這些額外收入的工具之一和條件,無法或不能正常計入投入增長帶來的增長,只能理解為所謂純技術進步帶來的增長。另外,知識產權壟斷帶來技術壟斷行為,特別是通過合法而不正當的知識產權布局等濫用知識產權的行為,給產品國和資源國的技術進步造成不當障礙和經濟損失,形成發達國家損人利己的收入。這些收入去除投入增長帶來的增長就是發達國家的額外收入。
(三)、通過提高技術在全世界財富價值中的占比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技術或知識產權的價值與其壟斷程度和需求程度成正比。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控制技術或知識產權的壟斷程度和需求程度來提高技術價值在整個財富價值中的占比,然后通過金融等手段占有這些價值。這也是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來源。提高技術或知識產權的壟斷程度的方法有包括貿易制裁的各種制裁、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的國際條約(如TPP)、推動各國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立法等等。提高技術或知識產權的需求程度的方法也有很多,比如一場戰爭就可以提高軍火的價格和需求。再比如壟斷現代大學的標準、大學排行榜和頂端科研雜志就可以壟斷世界名牌大學,利用名牌大學的品牌優勢高價招攬全世界的學生。這是一個利用強化對名牌大學需求,借以謀取額外收入的成功例子。“美國每年的外貿逆差大約5000億美元,恰好是中國的留學生要付出的成本。”[1]美國的大學真的那么好嗎?顯然不是。不說其哲學和社會科學本質上是偽科學和準科學的混合物,其余學科的實力也被大學排行榜夸大了。但是,這給美國帶來了額外增長。
技術價值在整個財富價值中的占比,具有人為的性質,可以通過不當行為,比如控制和提高技術或知識產權的壟斷程度和需求程度,來人為提高其占比,進而增加發達國家的收入,包括額外收入。
三、全要素生產率的世界硬通貨壟斷來源
壟斷世界硬通貨,尤其是充當世界的中央銀行,也能帶來巨大的不明增長。以美聯儲充當世界的中央銀行為例。美國借此可以讓自己的金融業不僅為美國服務,也為全世界服務。結果是全世界都向美國金融業支付“傭金”,這種傭金遠遠大于美國金融業為提供國際服務所進行的要素投入增長帶來的增長。其差額就是所謂純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額外收入。然而,美國獲取的上述這些收益與所謂純技術進步無關,因為:從美國國內看,美國利用自己的壟斷地位,讓絕大多數貨幣在金融領域空轉,只有極少一部分進入美國實體經濟,導致美國經濟空心化,沒有先進可言,更談不上技術進步。從全世界看,美聯儲充當世界的中央銀行,給世界經濟帶來的周期波動和損失,就更加有目共睹了。
除合理“傭金”外,美國還可以利用自己充當世界的中央銀行的壟斷地位,獲取不正當金融利益。這種不正當金融利益折合進入GDP時,理所當然地包含所謂純技術進步所帶來的額外收入。比如:
1、美國增發貨幣就能導致他國人民手中美元財富的減少,同時導致本國財富變相增長。這就是美國的額外收入。
2、美國降低國債收益率導致他國人民手中美債財富的減少,同時導致本國財富變相增長。這也是美國的額外收入。
3、美國通過加息減息導致美元的流入流出,引發世界經濟波動,從而剪世界的羊毛。通過剪羊毛獲得的收入,很多是額外收入。這些收入代表的增長不能解釋為資本和人力投入增長帶來的增長。
四、全要素生產率的制度根源和基礎
等價交換背后有一個陷阱:法律把財富轉化為財產,財產用貨幣度量,貨幣成了財產的符號,而貨幣等于一定數量的社會必要勞動。于是問題來了:勞動只為人類創造了一小部分財富,而我們卻按勞動分配了我們所有的財富。這意味著,當發達國家用技術交換落后國家的產品時,發達國家是用勞動和信息資源換取落后國家的勞動加自然資源。由于高技術背后的復雜勞動可以換算成落后國家的N倍的勞動,這種等價交換本質上是不公平的,因為發達國家用少量的資源換取了落后國家大量的資源,還不計算落后國家提供資源所承擔的治理環境破壞所支付的成本。在這里,等價交換給了富國和富人一個N倍的杠桿。
為什么會這樣?這是社會法人的缺位造成的。洛克的勞動價值論和盧梭的先占先得論都不能解釋財產起源的正當性。資源不是無限的,也不是無主物,是自然對社會集體(社會法人)的有限饋贈。要獲得財產,個人除了作為社會法人的股東平均分配的那一部分,他必須用自己的勞動與社會法人交換,而且交換必須在競爭中進行,由社會法人按價高者得的原則分配。這樣,便產生了資源的原初價格,而且一切剩余通過等價交換歸社會[2]法人所有,全要素生產率就消失了。現實中,人們把資源作為無限豐富的無主物分配,形成了贓物私有制和贓物市場[3]。贓物私有制和贓物市場是包括全要素生產率在內的一切不平等的制度根源。
全要素生產率的制度基礎是現行的知識產權制度。同所有財產權一樣,知識產權也來自創造人與社會整體的交易或者說契約。背離該契約的知識產權不受社會的尊重和保護。科學構建的知識產權應該是一個以社會整體、社會公眾、知識產權人和知識產品利用者為平等主體的知識法律關系體系。但是現行知識產權法卻把這個知識法律關系簡化為以知識產權人權利為核心的法律關系,忽略了知識產權人對社會的核心義務——充分實施的義務。按照充分實施原則,當知識產權人違背其充分實施的義務,國家就有權把其專利拍賣,以滿足本國對該專利的需求,比如,如果一種高效抗癌藥因為知識產權壟斷造成價格畸高,國內患者買不起,本國政府就可以根據本國需求量,向本國藥廠拍賣生產配額,按價高者得的原則許可生產,把拍賣生產配額所得作為專利許可費支付給知識產權人,讓患者獲得平價藥。再比如,一種專利由于自然的壟斷構成對所在國的技術封鎖,該國就可以依據專利人沒有履行充分實施的義務而拍賣其許可權,從而打破其構成的技術封鎖。這樣,知識產權人只能獲得合理的高利潤,而且壟斷權是被限制的,知識產權人和社會之間的權利義務是平衡的。而在現行知識產權制度下,知識產權人的權益被過度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不但成為技術壟斷和技術封鎖的工具,而且成為國別財富分配和再分配的工具,因而成為全要素生產率的制度基礎。
五、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機制
技術進步本身就意味著美元的增值和價值高估。技術進步產生的高技術輸出導致美元增值,使美元在國際結算中成為最搶手的貨幣,他國為進口美國的高技術大量買進美元,其方式就是用出口換美元并儲備。這為美元壟斷國際結算貨幣奠定了基礎。然后憑借綜合實力確立大宗商品結算權,當石油等大宗商品按照協議以美元結算,美聯儲作為世界的中央銀行的事實就確立了。除了政治上打出民主、法治和憲政旗幟,推行相關外交,軍事上推行沖突戰略外,經濟上,美國伸出知識產權、世界硬通貨和國際貿易三只手攫取額外收入和額外增長。通過技術進步知識產權撬動世界財富的分配和再分配,為美國利用知識產權攫取額外收入和額外增長奠定基礎,然后通過正當和不正當行使知識產權,包括利用知識產權參與國別財富分配、通過知識產權布局形成技術封鎖和壟斷以及人為控制知識產權和高技術的壟斷程度和需求程度攫取額外收入和額外增長。通過壟斷世界硬通貨和充當世界的中央銀行這一貨幣之手,配合其知識產權之手,同時利用美元高估的幣值與他國進行貨幣與貨幣的交易,從中攫取額外收入和額外增長。通過國際貿易之手,高舉制裁大棒攫取額外收入和額外增長,并為其知識產權之手和貨幣之手保駕護航。
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機制有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制造業容易轉移,產業空心化,因為美國在對外貿易中輸出先進技術和高價美元的時候,提高了他國制造業的技術和質量,使其獲得比較優勢,同時美國的高工資又使得美國產品成本降不下來,這樣外國廉價的工業產品流水般的進入美國,在讓美國享受低物價和低通貨膨脹的同時沖擊美國的制造業,導致美國制造業外移,產業空心化。而美國制造業外移和產業空心化又使得美國的科技創新失去產業能力和產業需求基礎,導致其科技創新的能力和動力降低,無法維持其科技創新第一國的地位,其綜合國力必將走低。而綜合國力走低,無法支撐其世界中央銀行的貨幣地位,最終導致其貨幣地位崩潰。最終是國家地位崩潰。
六、結語:全要素生產率的本質及中國道路
全要素生產率不是增長問題,也不是增長的分配問題,直接就是財富的國別分配問題,是由技術進步引發的、以知識產權、國際金融和國際貿易為工具,并由國際政治、國際軍事斗爭配合的、不正當的國別分配問題。贓物市場和贓物私有制是其制度根源,不正當的知識產權制度是其制度基礎。
如果把中國代入美國全要素生產率機制公式,中國將失敗得很慘。陳平教授倡議中國占領產業、科技、教育和軍事制高點,筆者同意,但這需要一個基礎:探索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中國復興,也沒有世界的未來。
[1]參見張捷,《教育謀國是一場中外金融戰》,察網中國。
[2]參加李東宏,《知識產權權利限制研究》,中國知網。
[3]參加李東宏,《政府調控市場的經濟學原理》,察網中國。
(作者單位:李東宏,山東泰誠律師事務所;李宇辰,中國人民銀行泰安中心支行;來源:昆侖策網,根據作者來稿編發)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昆侖策網: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戰爭、磨難、苦痛以及剝削,這些要素日益成為我們這個全球化世界的主導特征...
2017-03-30程啟智丨論馬克思生產力理論的兩個維度:要素生產力和協作生產力
2016-05-22?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