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資料照片。
美國和俄羅斯走近,中美俄三角之間的微妙平衡或有所打破,將使中國的地緣政治環境變得更加嚴峻。來自美國的戰略遏制壓力或將加大。
從殷商時期中原王朝執政者的歷史觀初步形成開始,3000多年來,中國的領導者最大危機不是來自邊境和外部千軍萬馬,而是來自內部安全壓力和內心戰略定力。
內因決定外因。應對美國戰略壓力,中國領導者當有毛澤東他老人家那種豪邁:“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A、俄美的“普特會”將持續數小時
2018年6月29最新消息:美國總統特朗普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將于7月16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一對一的首腦會晤。
梳理美國和俄羅斯官方通報,主要有以下信息:
一是將重點討論安全問題
美國副總統彭斯稱,特朗普還可能談及“俄干預”美國選舉問題、俄就烏克蘭和敘利亞的行動,以及其他“敏感”問題。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說,或許“普特會”最終仍可能達成某些具體協議。
俄羅斯方面暗示:雙方打算在出現全球問題的背景下明確協作原則。“兩國總統可能會協商聯合聲明,在其中描繪雙方今后有關改善雙邊關系、共同國際行動以及確保國際穩定與安全方面的舉措。”
二是將深入討論經濟問題
美媒體從經濟視角分析“特普會”時認為,“符合美最佳國家利益”。
白宮稱,圍繞如何化解貿易沖突,美國、俄羅斯將展開討論。其中,還包括“美國、俄羅斯和其他國家的經濟關系”。
地球村9號認為,討論經濟問題也會涉及中國
三是雙方承認當下兩國關系冷淡
特朗普和普京兩人上一次碰面是去年11月在越南河內舉行的亞太峰會場邊。
特朗普認為改善美俄關系是有必要的,他近期發表推文說:“我們與俄羅斯的關系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糟,包括冷戰在內。”
普京評價,當前美俄關系并非處于“最佳狀態”,并將此歸咎于美國內部政治斗爭。
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稱,7月16日的峰會很可能在“中午”舉行,并持續“數小時”。會晤還可能有某些禮賓活動。
四是美想拉俄重返G7“不可避免”
6月28日,當被問及俄羅斯是否應該成為七國集團(G7)的一部分時,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說:“總統深信,讓俄羅斯參與這些重要的地緣戰略對話是不可避免的,歷史也是如此。”蓬佩奧說,他可以想象到與俄羅斯達成一系列美國和其他國家都能接受的“交易”,讓俄羅斯重返七國集團。
B、“普特會”讓世界復雜起來
這個世界是屬于大國的世界。美國宣布將進行“普特會”的信息引起世界關注。
一是赫爾辛基會晤總是帶來大動靜
為什么是在赫爾辛基?地球村9號做了點功課:赫爾辛基位于芬蘭,靠近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且芬蘭在俄和西方之間所有爭議問題上均保持中立。無論從后勤還是安全考慮,赫爾辛基都是理想的峰會舉行地。峰會可能在赫爾辛基蒙奇涅米地區的希爾頓酒店舉行,這里靠近海邊,隱蔽性好,許多高級國際會議都在此舉行,也可能在總統府舉行。
回顧歷史會發現,美蘇(俄)領導人經常在這里上演類似一幕:1975年福特與勃列日涅夫、1990年老布什與戈爾巴喬夫、1997年克林頓與葉利欽都在這里舉行會晤。這3個會晤節點給世界和中國帶來諸多變化。
二是歐洲對西方內部分化焦慮
鑒于特朗普與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等美國主要盟友之間的關系日益緊張,舉行一場可能聚焦美俄關系的高級別會晤的前景,引起了歐洲的焦慮。
北約成員一直渴望對外展現統一陣線,但特朗普說,歐洲國家并沒有承擔合理的軍事開支份額,他還在貿易和移民問題上與歐洲領導人發生了激烈沖突。
與此同時,盡管俄羅斯和西方的關系因烏克蘭、敘利亞和“干預選舉”等問題變得愈加緊張,但特朗普一直不愿批評普京并渴望與后者會面。
特朗普上任后與北約領導人屢現沖突。他還聲稱,美國應考慮與北約保持這樣一種關系。特朗普還多次暗示,他對這一跨大西洋聯盟不感興趣,甚至有時還抱有敵意。
特朗普的批評主要是圍繞財政問題,他經常指責北約成員沒有達到防務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2%的標準。在北約將于7月11日至12日舉行峰會前幾周,特朗普在寫給一些防務開支未達到上述門檻的北約成員的信中再次對其提出批評。
當然,美國仍在繼續支持北約及其行動,尤其是該聯盟對抗俄羅斯的努力。但是,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本月說,繼續合作并不意味著北美與歐洲自二戰結束后建立的這種關系將持續下去。
要看到,除了公開要拉俄羅斯進入G7外,在特朗普上任第二年,尤其是在他持續批評北約成員領導人并尋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建立友好關系之際,關于他對北約的承諾,來自歐洲方面的擔憂的確有所加劇。
三是中東亂局或將持續
美國和俄羅斯的利益在中東交織。為“普特會”鋪路,這一次俄美在敘利亞“各退一步”。
俄羅斯在幫助巴沙爾政權執政的問題上發揮了作用,但這個政權最重要的盟友是伊朗,后者利用對敘利亞的干涉,為永久性軍事存在打下了基礎。
如果敘利亞內戰被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的戰斗所取代,就不會有國際投資。俄羅斯人也希望避免敘利亞與以色列沖突。
美俄元首會晤后,支持巴沙爾聯盟將出現裂痕。多年來,美國一直難以制訂出遏制并最終擊退伊朗在中東最激烈戰場敘利亞影響力的戰略。美國政府能夠采取許多步驟,在親巴沙爾聯盟中擴大當前的分歧,從而削弱伊朗在黎凡特地區的影響力。
下一步,美國會通過利用伊朗與其伙伴國的分歧,著重遏制伊朗在敘利亞影響力。伊朗可能要在敘利亞碰壁,因為其利益最終與盟友們的利益相悖。
C、警惕“普特會”或犧牲中國利益
“美國總統特朗普起床了,對著鏡子美滋滋地擺弄領結,臥室的墻上還掛著普京赤裸上身騎馬的畫像。特朗普打開房門,與門外的普京同開一輛敞篷車,片刻之后,敞篷車化為一匹飛馬,兩人一馬雙跨,縱情遨游。”
6月26日,《紐約時報》網站刊登這樣一段72秒長的動漫,視頻題目是:“特朗普與普京:一個愛情故事。”
在中俄美三角關系中,任何一角變化都將影響三國之間的微妙平衡。當下,俄羅斯遇到諸多困難,迫切需要改善同美國關系。在美國特朗普將中國確定為“第一戰略競爭對手”背景下,俄羅斯和美國走近,中美俄三角之間的微妙平衡或將打破,使中國地緣政治環境變得不妙:美國將集中精力遏制中國。至少,來自美國對我們的戰略遏制壓力將加大。
這世界變化快啊。其實特朗普將中國作為第一戰略競爭對手是2018年年初的事兒,但是中美博弈卻從170年前就開始了。若單論那時的GDP,中國還高于美國。
第一次鴉片戰爭后,1844年7月3日,中美簽訂《中美望廈條約》。英國通過鴉片戰爭獲得的特殊權益,除割地、賠款外,美國全部獲得,而且在許多方面危害中國更甚。如,美國兵船可以任意到中國港口"巡查貿易",清朝港口官員須"友好"接待。停泊在中國的美國商船,清朝無從統轄。此外,條約還同樣規定了片面最惠國待遇,如中國日后給他國以某種優惠,美國應一體均沾。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看清,是“俄、美支持”的。戰爭的過程中,第一次英法聯軍之役是從1856年戰爭爆發到1858年聯軍抵達天津附近海域為止簽訂《天津條約》,第二次英法聯軍之役是從1858年爆發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到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為止。
其中,1858年的中俄《璦琿條約》,俄國割占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歸俄國。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俄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俄國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最大的獲利者。
新中國成立后,美國加緊布局易遏制中國,甚至在朝鮮戰爭爆發后直接派第七艦隊航空母艦進入臺灣海峽。這直接導致海峽兩岸至今還未統一。
當然,1945年、1948年和1958年,美蘇領導人一起曾想聯手對中國玩些貓膩,都被中國共產黨當時最高領導人毛澤東給化解了。
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后,遏制尤甚,特朗普提出“印太戰略”,出售武器,近日還吹風要租臺灣的太平島。特朗普還插手南海,由自由航行變成美軍在南海橫沖直撞。貿易戰,更是想將中國往死胡同里逼。
此時的“普特會”,并不像一些輿論渲染的那樣簡單:美國和俄羅斯的結構性矛盾不可調和,雙方走近只會分化西方,認為“特普會的交易將成為歐洲噩夢”,有利亞太的和平穩定。
中國作為大國有大國胸懷,也希望俄國的外交環境得到改善。但是,我們要看到,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回眸歷史,我們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警惕美國俄羅斯走近或會犧牲中國利益。試想,如果俄羅斯真的重新加入G7,會給中國帶來什么?將如何影響“一帶一路”?將如何影響亞太格局?這些問題,需要思考。
誰能保證美俄不再一起對中國玩貓膩呢?
從殷商時期中原王朝執政者的歷史觀初步形成開始,3000多年來,中國領導者的最大危機不是來自邊境和外部千軍萬馬,而是來自內部安全壓力和內心戰略定力。
內因決定外因。應對美國戰略壓力,中國領導者當有毛澤東他老人家那種豪邁:“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同時,著力化解當下社會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使人民尊嚴地生活,讓“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來源:原載“地球村9號”微信公號;昆侖策網【作者授權】)
【昆侖策研究院】作為綜合性戰略研究和咨詢服務機構,遵循國家憲法和法律,秉持對國家、對社會、對客戶負責,講真話、講實話的信條,追崇研究價值的客觀性、公正性,旨在聚賢才、集民智、析實情、獻明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歡迎您積極參與和投稿。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 社會調查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