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對中國危害最大的人物之一。處于民族生死存亡的時刻,李鴻章的所作所為,是會讓中國亡國滅種的。
肯定有人要跳出來,李鴻章是糊裱匠,沒有他保持大清的光鮮亮麗,大清早亡了。我承認,他確實是糊裱匠,拿了蓋高樓的錢,李鴻章給糊了個紙房子。掏了養真老虎的錢,李鴻章給糊了個紙老虎。宰相合肥天下瘦,有記載,李鴻章資產有四千多萬兩白銀,有如此能臣,大清冤啊,你們憑良心說,大清掏的錢是建不起真房子,還是養不起真老虎。看甲午中日戰爭北洋水師淮軍的表現,真的要吐血,武器裝備不精良嗎,不能一戰嗎,不戰而逃,統統送給日本人了。你們還真以為給他們好裝備好武器就能打。光北洋水師,就花了數千萬兩白銀,打水漂不說,半數資敵。
滿清寄望于李鴻章,托以中興大任。全世界都認為以滿清的投入,足以抵御外辱。奈何李鴻章帶領團隊中飽私囊,欺上瞞下。建了一支不堪一擊的海陸軍。滿清是弱國,李鴻章別無選擇。這口鍋滿清背得冤啊。李鴻章明明選擇了置民族國家生死存亡于不顧,怎么就叫別無選擇呢。滿清的投入如果有回報,何至于屈辱求和。
李鴻章有遠見,知道中國打不過日本。為什么這樣,為什么一貫對外軟弱呢,因為他知道,中飽私囊,層層分贓后,自己只糊了個紙老虎,一打就穿幫了。但其他人不知道啊,其他人知道的是,大清掏了那么多真金白銀了,是有真老虎的。所以不能怪人家沒遠見,而是誰能料到李鴻章一伙蠹蟲這么黑,敢偷梁換柱,糊個紙老虎糊弄所有人。
李鴻章敢簽屈辱條約,有擔當,自己拉的屎,難道讓別人擦屁股。你們以為簽賣國條約他會覺得屈辱,賣國求榮能成為成語是有道理的,能去日本簽約,表明他的政治地位是保住了,清政府敢制裁李鴻章是想毀約嗎,是要被日本帝國主義干預的。甲午后李鴻章出訪歐洲各國,受到隆重禮遇,又主動和沙俄簽賣國條約,拿到幾百萬盧布酬勞,能挾洋自重,又是禮遇又是報酬,爽的不要不要的。
沒左宗棠,新疆就被李鴻章賣了,中法戰爭中國不敗而敗,琉球拱手讓人。但凡中外交涉,李鴻章總能想洋人之所想,急洋人之所急,全心全意為洋人服務。為什么外國高度贊揚李鴻章,因為李鴻章會賣國啊。所以列強自然愿意捧他,給他撐腰,李鴻章死后,歷史證明,后面的賣國者,都沒李鴻章這么卓越的賣國才能,不管是北洋政府還是國民政府。曾國藩雖然殺人不眨眼,但天津教案殺民向洋人謝罪,也是氣個半死,沒有李鴻章,還真沒人能擔得起賣國重任。沒人出面和洋人談,侵略者也只能陷入到人民戰爭的汪洋中。
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總做了些事吧,官僚資本打壓民族資本,阻礙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歷史早有定論。
李鴻章如果有左宗棠那種素質節操才華,甲午斷不至于戰敗。臺灣人民因為被放棄,反而能發動起人民戰爭,沒花國家一分錢,戰績是北洋水師淮軍的數百倍。如果沒有賣國政府聯合侵略者維持所謂的,東北人民必然也能和臺灣人民一樣奮起反抗,予日寇以沉重打擊。甲午中國若能不敗,日本就廢了,哪里還會有九一八,有八年抗戰。
李鴻章一生簽訂了30多個條約,由李鴻章作為清政府代表與列強簽定的不平等條約有:1876年9月中英《煙臺條約》;1884年5月中法《會議簡明條款》;1885年4月中日《天津條約》,同年《中法新約》;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同年11月,《中日遼南條約》;1896中德《膠澳租借條約》;1896年3月,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同年6月《中俄密約》;1898年6月中英《展拓香港界址條約》;1901年9月八國聯軍《辛丑條約》等。
據說甲午后李鴻章發誓終身不履日地,以此證明李鴻章是愛國的。正常人的思維不該是報仇雪恨,終有一日,中國要踏平日本嗎。
歷史證明,李鴻章不愛國,如果他愛國,以他的地位,本應該能有所作為,清政府一直很支持他,就拿軍隊說,北洋水師,淮軍,只要李鴻章不造反,他是有絕對控制力的。結果腐敗墮落,不堪一擊。
近代中國,需要的是能大公無私,舍生忘死,為民族存亡奮斗的人。像李鴻章這種人,地位越高,權勢越重,危害也就越大。
總有人說,你行你上啊。唉,當不了官都不能指責官貪了。
評論中說李鴻章與左宗棠易地而處會一樣。會一樣嗎,換李鴻章,新疆肯定是不收復了。西藏蒙古什么的,可能通通都不要了。左宗棠4個兒子每人只分到5千兩銀子,合計2萬兩,只相當于左宗棠一年的工資。和李鴻章聚斂數千萬能一樣。上行下效,帶來的橫征暴斂,貪腐恐怕就是天文數字了。一些人看不到腐敗的危害,一個國家如果腐敗了,那就是要亡啊。
有一種看法,甲午戰爭是李鴻章一個人的戰爭,李鴻章支撐大局不易,北洋水師淮軍是甲午抗日的中流砥柱。自古軍隊各自有各自的防區,守土有責,離侵略近就要先抗住,而不是拿全國兵力沒全到開脫。九一八是張學良一個人的戰爭,山東是韓復渠一個人的戰爭。就算你一個人吧,就算器不如人吧,這是不戰而逃的理由?合著離侵略者近,在前線跑還光榮了。北洋水師淮軍若能像樣的抵抗侵略而做出巨大犧牲,那我們自然要承認,他們的犧牲與貢獻。但他們是聞風而逃,完全沒有起到抵抗侵略的作用,怎么還能往臉上貼金孤軍奮戰,一個人的戰爭呢。臺灣人民武器差吧,孤軍奮戰沒有任何支持吧,你看看他們的戰績。
總有一些人,偽裝客觀,要客觀理性,要一分為二,要考慮到政治復雜,時代背景,歷史環境,時代局限等等,無非就不允許批判李鴻章,無非就是想說貪污無罪,賣國有理。我中華當時處于生死存亡之際。我們在和平年代尚且對貪污腐敗深惡痛絕,怎么就能允許那個年代有這樣的人,居然還為其大唱贊歌。漢奸們都是無辜的,要好好的心疼他們,好好理解他們。那為民族為國家拋頭顱灑熱血的人呢。我覺得這樣的人,到民族危難之際,如果有機會,大抵會無辜的無奈的去做賣國賊的。因為他們已經有這樣的思想意識。
李鴻章財產,至于有沒有四千萬呢,就算沒有吧,幾千萬總是有的。從他爺爺窮且困,經他父子兩代人為官經營,家族財富數千萬,個人財富數千萬,都是勤勞致富啊。
【“前吾祖父窮且困,至年終時,索債者如過江之鯽。祖父無法以償,惟有支吾以對。支吾總非長久之計,即向親友商借,借無還期,亦漸為親友所厭。其時幸有姻太伯父周菊初者,稍有積蓄,時為周濟,并勸祖父以勤儉,并亟命兒孫就學,吾祖父從其言,得有今日……”(《李鴻章家書》)。】
費行簡在其《近代名人小傳》中,稱“招商輪船、開平煤礦皆有鴻章虛股甚多。”李鴻章死后,“家資踰千萬,其弟兄子銀私財又千余萬。”容閎《西學東漸記》中說李鴻章“有私產四千萬以遺子孫”。梁啟超之《李鴻章傳》中寫到,“世人競傳李鴻章富甲天下,此其事殆不足信,大約數百萬金之產業,意中事也。”,證據就是“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煤礦、中國通商銀行,其股份皆不少。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當鋪銀號,多屬其管業云”。后來,梁啟超算過賬,說李鴻章病死時,家資逾千萬,其弟兄子侄私財又千萬余元。
莊田共計20塊,墳田1塊,堰堤一道,產業4處,房產4處,這些產業由李鴻章子女及妻子均分。另有上海房產作價4萬5千銀出售,江寧、揚州房產出售。揚州當鋪,收入用于江寧祠堂。合肥、巢縣、六安、霍山處田產,霍山房產不得分割抵押出售,由李鴻章長孫經營,收入用于祭祀及祠堂修繕。其中田產大約價值324萬兩白銀,這是李府管事根據“鴻章所置田產,每年可收租五萬石。”據統計,李氏在合肥東鄉占耕地約60萬畝,占當地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二。關于李氏家族擁有的土地,據說在最盛時期達250多萬畝。這些土地,一般都是采取“萬畝建倉”的辦法,委托親朋管理。現已知僅在合肥、六安、霍山等地建立的“倉房”就有幾十個。
清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開始,李鴻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廣置房產。深宅大院可以覆蓋淮河路中段的半條街,時稱“李府半條街”。李鴻章故居,總占地面積3500平方米,由李府和淮系展館組成。李府占地2000平方米,淮系展館占地1500多平方米。現存規模已不到原來的十二分之一。現存的李鴻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近3000平方米,是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名人墓園。
清朝財政,清政府也算輕徭薄賦了,但是這些貪官污吏,除了盤剝民間,連軍費都不放過。
在19世紀末,日本國土只有中國1/30,人口只有1/10,日本當時經濟總量大約只有中國1/8。日本財政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接近30%,而中國只有大約3-4%。1893年日本預算收入為8804萬日元。實際財政收入是11377萬日元,相當于7585萬兩白銀。(1兩白銀約1.5日元)1893年,清朝財政收入是8867萬兩白銀。
再談談李鴻章的戰前準備。
李鴻章“倭兵分駐漢仁已占先著,我多兵逼處,易生事;遠扎則兵多少等耳。葉駐牙山,距漢二百余里,陸續添撥已二千五百,足可自固,兼滅‘賊’。我再多調,倭亦必添調,將作何收場耶?”(《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要駐朝鮮清軍將領等“鎮靜”,“勿輕動”。他認為:“日雖竭力預備戰守,我不先與開仗,彼諒不動手。此萬國公例,誰先開戰即誰理詘。”(《李文忠公全集·電稿》卷十六,第25頁。)四川提督宋慶要求率隊進駐中朝邊界要地義州,以備不測。李鴻章也不允,覆電說:“日必不占朝地,義州去漢城千余里更不必慮。”(《李文忠公全集·電稿》,卷十六,第6頁。)對于朝廷命令他速籌戰守,免致“臨時諸形掣肘,貽誤事機”(《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他借口海軍“戰艦過少”,陸軍或“備畿輔游擊策應之師”,或“經年扼要巡防,備多分力,斷難抽調遠役”(《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現正與倭商,未便遽添大軍,致生疑沮,上策似須緩辦。”(《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拒絕向朝鮮增派援軍。
逃跑將領。
牙山戰役,葉志超逃平壤。
平壤戰役,葉志超狂奔五百里。
黃海海戰,“濟遠”管帶方伯謙、“廣甲”管帶吳敬榮,臨陣脫逃。廣甲號逃跑之后不慎觸礁,不久被路過的日軍艦隊擊毀。
鴨綠江江防戰,依克唐阿所部負責防守鴨綠江防線左翼日軍稍一接觸,即退往寬甸,置鴨綠江防于不顧。九連城劉盛休己帶領銘軍棄城而遁。安東縣本有盛軍6千余人防守,但盛軍早在夜間撤走。日軍不費一槍一彈占領了九連城和安東縣。
花園口登陸,歷時十二天,清軍竟坐視不問,只有當地的農民自發抗擊日本軍。
金旅之戰,大連守將趙懷業聞風潰逃,放棄大連灣炮臺群,日軍不戰而得大連灣。日軍輕取大連灣炮臺,獲得火炮100多門、炮彈246萬枚、德國新式步槍600多支、子彈3381萬顆,還有馬匹、行帳、糧食以及沒有啟封的快炮等。這些裝備成為日軍日后攻占旅順的物資保障。旅順,龔照玙置諸軍于不顧,乘魚雷艇逃往煙臺。黃仕林、趙懷業、衛汝成三統領先后潛逃。旅順淪陷,經營近20年,耗資達數千萬兩白銀的戰略重鎮落入敵手。日軍攻陷旅順后,即制造旅順大屠殺,4天之內連續屠殺中國居民,死難者最高估計達2萬余人。
威海衛之戰,北洋魚雷艇管帶王平貪生怕死,率10余艘魚雷艇和2艘汽船乘機逃跑,被日艦追及,大部分魚雷艇被擊沉,北洋海軍損失慘重。為避免戰艦落入敵手,丁汝昌下令炸沉各船。管帶劉步蟾在定遠被炸沉后自殺殉國,其余各艦將領害怕以徒手降敵“取怒倭人”,竟拒絕執行命令。丁汝昌提出冒險突圍,多數將領表示反對,紛紛散去。北洋海軍鎮遠、濟遠、平遠、廣丙、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等10艘艦船全部作為日軍戰利品。
長崎事件也稱鎮遠騷動,日方稱長崎清國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在北洋水師造訪日本長崎期間,中國水兵上岸購物,一些水兵卻違反軍紀,前往妓院尋樂且酗酒斗毆,與日本警察發生沖突,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水兵被拘捕。面對堅船利炮,日方只能放人,還要道歉賠償。15日艦隊放假時,數百名艦隊水兵上街觀光,遭到日本警察襲擊,數百名警察將各街道兩頭堵塞,圍住手無寸鐵的中國水兵,揮刀砍殺,當場被打死5名,重傷6名,輕傷38名,失蹤5名。而日本警察也有1名被打死,傷了30名。事件發生后,北洋水師群情激奮。有記載說,定遠等四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總教習瑯威理甚至主張對日開戰:“即日行動,置日本海軍于不振之地。”1887年2月雙方在英、德公使的調停下總算達成協議,雙方各自對對方死亡和受傷的人員實行補償,其中日方共付恤款52500元,中方共付恤款15500元,此外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費2700元由日方支付。“長崎事件”雖得以和平了結,但在日本當局的挑動下其民間的反華、仇華、排華的情緒卻被煽動起來。中國威脅論成了日本主流民意,“大力發展海軍”也成了日本國內的共識,“一定要打敗定遠”,更作為日本海軍的目標和口號。
環境黑,但你李鴻章更黑啊,不是逼于無奈,是引領潮流,獨領風騷啊,斂財至數千萬兩白銀是什么概念,歷史上高于此數的恐怕也只有和珅了。很多人認為,貪污幾千萬兩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算小污點,不值一提,甲午賠了兩億兩就能成就一個日本帝國。
又有人站出來說,誰可以替代李鴻章呢,誰會做的比李鴻章好呢。天下并非沒有俊杰,還無人替代,正因為這樣的人占據要津,任人唯親,不給有志之士進身之途,才顯得人才凋零。何以晚清萬馬齊喑,到民國就英才輩出呢。
我究竟黑他什么了。這些明明是事實,何必找原因找借口,不允許我陳述事實,比如他貪,我決不能說他貪,因為官場黑暗。比如他對外軟弱,我絕不能說他對外軟弱,因為外國比中國強。他消極避戰,我不能說他消極避戰,因為敵軍強大。他賣國,我不能說他賣國,因為有賣的理由。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錢昌明:李鴻章該不該“永背罵名”?——是“弱國無外交”,還是“罪有應得”
2017-11-24鐘成:李鴻章為何包庇日本間諜?——兼談為何今天有人替李鴻章翻案
2017-11-13? 昆侖專題 ?
? 十九大報告深度談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我為中國夢獻一策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
圖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