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所有網上人都重溫一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它對照、看齊。一些人偏向了其中的一部分,自覺不自覺地輕視甚至反對了其中的另一部分,與國家大政方針也出現偏離。包括老胡本人,讓我們大家圍繞全面理解并踐行這24個字而共勉”
胡錫進一向以價值觀教師爺自居,因此他經常在網上指點江山,教導大家按他的指揮棒行事,儼然一個網上秩序的制訂者,并且用他那極右的指揮棒對他心中所謂的“極左”大打出手。然而在他們這些人所造成的極右恐怖環境中,立場偏左一些的人都被妖魔化了。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中國社會內部沒那么對立,沒那么多‘敵人’,復雜多元才是我們社會的真實面貌。少宣揚內部對立,多維護團結;少制造政治噱頭少在內部喊打打殺殺,多呼吁包容和求同存異,給思想解放和各種開創性工作創造更大空間,共同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目標的不斷實現,這是輿論應有的集體擔當。為此多提供正的力量,少制造負的戾氣,則是輿論場每個有影響的人應有的意識和掂量。共勉”


在理論基礎上宣揚多元性,主張放棄統一的世界觀,既接受人道主義的啟示,又發端于宗教原則,也不拒絕馬克思主義,實質上是各種實用主義觀點的大雜燴,并以此否認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作用。政治上主張聯合專政,主張資本主義國家階級關系已發生根本變化,否認階級和階級斗爭,主張多黨制。

“無論作者的動機如何,看過以后,只能使人得出這樣的印象:共產黨不好,社會主義制度不好。這樣丑化社會主義制度,作者的黨性到哪里去了呢?”
“這樣下去是要亡國的”。
“有人向法院起訴作家莫言,指控其在作品中‘涉嫌抹黑英雄先烈""涉嫌美化侵華日軍’,并且將此事拿到網上炒作,獲約萬人投票支持。這件事就是一場個別人用‘打莫言’自我炒作的鬧劇,該起訴能不能被正式立案都很難講,更不用說得到起訴人希望的結果了。然而,為什么那名起訴者想出了這樣的歪招,而且在他發起的投票中壓倒性意見是支持他起訴的?這僅僅是因為我們的互聯網"很多元",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受到了某種包容嗎?
事情大概沒那么簡單。起訴者是瞄上了互聯網上的民粹資源,覺得這樣找莫言的麻煩,給他扣‘侮辱先烈’的帽子‘很安全’,別管收益多少,都能‘只賺不賠’,所以他這樣干了。如今互聯網上激進的東西不少,發出者為了自我安全,打出‘愛國’‘正能量’的旗號,在我們社會豐富多彩的現實中不斷掃描,抓一個又一個可以找茬批斗的人與事情,‘宰活魚’,逐漸形成了一種破壞社會和諧與多元的戾氣。像莫言的這個起訴者,完全是在扣帽子,斷章取義,他這么干雖然一時傷害不了莫言,但這件事在又一次打開互聯網上惡意構陷的邊界和想象空間。一些人會認為,只要舉起‘政治正確’的旗號,干啥都沒問題,他們也因此成了‘寧左勿右’的網上示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