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中國向東太平洋方向發射了一枚“核導彈”。
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推出財政和經濟刺激政策方針。
這兩大行動舉措,看似事關中國自身需要,實際上是對外打出的兩記重拳,不經意間讓美國是有苦難言。
向東太平洋發射帶有模擬核彈頭的洲際彈道導彈,這是定期不定期的常規訓練或檢驗,符合國際慣例,這是有核國家的例行或常規行為,這自然是我軍檢驗際導彈性能的需要,無可厚非。連美國都給予了“充分理解”并高度的“贊揚”。
這樣的例行或常規舉動,原本是不應當有什么別的意思。
可是,事隔44年后再一次向東太平洋指定區域發射洲際導彈,還且還刻意說明帶有“模擬彈頭”,就有點讓人要多想了。
而導彈基本上是全程運行,這又與以往我軍的洲際彈道導彈的“射高不射遠”的打法又有明顯的不同。
12000公里的距離,已經是基本上可以全球覆蓋了,而沒有進行最大射程展示,則表明了我軍的導彈飛行距離和目標控制能力,這似乎比最大射程演練更引人注意。
重要的是,這一次演練或檢驗的時機應當是有些敏感。
一是,美日印澳四方元首會是剛結束并發表了不點名針對中國的聲明,日澳新三國軍艦破天荒聯合過臺海,并宣布了美日印澳菲南海聯合軍演。
二是,澤連斯基跑到聯大發言公開指責中國,以及拿著所謂的戰爭“勝利計劃”向美國“請示匯報”。
同時主要說服美國北約解禁援助武器的打擊限制,且要求提供更多遠程打擊武器。而對此,俄羅斯方面立即進行了核打擊政策的重大調整。這可是影響世界的一個重大事件。
三是,臺獨勢力近來異常囂張,一個勁要“賣身求幫助”。拜登政府向臺當局提供了大額軍援。
在這種時刻,中國發射的這枚“核導彈”可就賦予了特殊的意義了。
導彈一發,追隨美國戰略的相關方立即“對號入座”,就表明產生了重大的震懾意義。
而美國意外給予“理解和贊揚”,則顯然是有意避免擴大中國核導彈的震懾意義。
此時中國突然發射一枚“核導彈”,就會讓美國產生聯想。中國有能力拒美國于萬里之外,那么萬里之內中國可就有可能忍無可忍時出手了。
亞太真發生意外沖突,美國可就要應付三場戰爭了,對美國在烏克蘭戰場上的行動也應當會起到牽制作用。
這就是中國不失時機發射這枚核導彈的“額外效應”或“后遺效應”,美國顯然是有苦難言。
與此同時,9月26日召開政治局會議研究制定財政和經濟政策。要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保證必要的財政支出,切實做好基層“三保”工作。
顯然是強化24日央行的下調短期利率、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為房地產市場和股市提供一系列支持措施的舉措。
鼓勵銀行借貸的更廣泛的措施包括將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調等具體措施的執行。
也才有了隨后股市低迷了多年后的強勢反彈,這將極大刺激消費和投資信心。
盡管這是推動國內經濟發展的舉措,可實際上主要卻是在應對美國降息后的割韭菜行為。
通過加息降息割世界的韭菜,這是美國慣用的手法。
近來美國啟動新一輪中美戰略磋商,實際上就是意在勸說甚至是逼迫中國按美國的要求行事。
一旦因為美聯儲大規模降息引發美元貶值過度,會加速去美元化進程,也就是削弱美元霸權。
重要的是,美國舉債過高,甚至于為了應付戰爭和復蘇經濟還要大幅舉債,這很容易引發債務危機,美國可就真的是進入了衰退節奏了。
那么,中國目前的財政經濟政策的推出,推高股市就是不給美國廉價收購中國資產的機會,一方面防止被割了韭菜,另一方面也要讓美國知道打壓中國的危害性。當然,提振信心,也有利于推動經濟復蘇和發展。
重要的是,中國此舉是在告訴美國,中國不但有能力抵抗美國的打壓遏制,也有能力往美國身上揮“重拳”。
總之,發射導彈也好,推出財政和經濟新政也罷,是在不經意間向美國打出了“兩記重拳”,而且這會讓美國有苦難言,美國只能是吃啞巴虧。
美國絕不愿意公開承認中國重拳的厲害,那會嚇著一眾小弟,只能是暗中或私下與中國較勁。
文章來源于動態大參考 ,作者風留痕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