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国产高清色播视频免费看-男生肌肌往女人桶爽视频-精品国产-91PORNY九色|www.jqdstudio.net

|  站內搜索:
網站首頁 > 國策建言 > 發展戰略 > 閱讀信息
魏岳江:戰場無人化,AI教育娃娃化,軍地聯合培養人才智能化
點擊:  作者:魏岳江    來源:昆侖策網  發布時間:2025-05-17 14:02:46

 

 

近年來,在世界爆發的幾場局部戰爭和軍事行動沖突中,無人機屬“穆桂英掛帥”陣陣少不下,甚至有時還出其不意地扭轉戰場的不利態勢,以較小的傷亡、代價獲得較大的戰果。

 

俄烏沖突實戰表明,交戰雙方的無人機(無人機蜂群)成為常態化攻擊武器,且其效費比低、體積小、減少戰斗人員傷亡,有時候還可以實施遠程(奔襲)精確打擊,甚至還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之目的。

 

俄羅斯和烏克蘭是無人駕駛飛行器最活躍的使用者、制造商和研發者。盡管烏克蘭已經沒有海軍,但卻使用武裝無人駕駛飛行器深入俄境內實施攻擊,新研發的無人水面艦艇摧毀俄羅斯黑海艦隊的艦艇和軍事支援艦(報道說約為俄羅斯黑海艦隊一半的力量),使烏克蘭在無人水面艦艇研發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繼伊朗成立全球首支師級無人機部隊后,烏克蘭、俄羅斯2024年先后宣布成立無人武器系統新兵種,美國海軍陸戰隊2025331日發表聲明稱成立攻擊無人機小組,英國、法國國、韓國等正在籌劃成立無人武器系統部隊,西班牙國防部將投資4000萬歐元組建首支無人機部隊,印度接收首批種類多樣的蜂群無人機系統,土耳其第一艘配備電子戰系統的無人艇入役土耳其海軍。

 

戰場需要何種人才就培養何種人才,人才培養離不開教育這一基礎型工程。教育是人工智能、數字科技的孵化器,人工智能、數字科技是教育的助推器。人工智能領域要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必須在基礎理論、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對教育的深刻影響,積極推動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進教育變革創新,充分發揮人工智能優勢,加快發展伴隨每個人一生的教育、平等面向每個人的教育、適合每個人的教育、更加開放靈活的教育。

 

中小學、普通高中、高等院校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基地。

 

一、AI教育從娃娃抓起,中小學應加強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2024年高考有一道作文題目: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這一作文題目一出爐,就馬上引發各界運用AI去答題的聯想,甚至于許多公號還把AI考生答題作文內容推送,刷屏朋友圈。

 

的確,我們在迎來從小玩手機,尤其是疫情三年居家線上學習、老師群內指尖留作業、視頻授課的少年、青年的同時,也即將迎接從小與AI運用打交道少年、青年,人類已經進入數字化智能化社會。

 

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民族的未來。社會需要什么樣人才,就必須及早啟動普及這方面教育。在教育強國、科教強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等發展戰略指引下,人才的科學素養教育成為了現代化人才建設的必選項。在浙江,構建具有地方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已成為各級教育部門與學校的共識。在舉辦的2023數字教育大會上,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將進一步加強研究,持續一體推進相關資源數字化、數據共享化、合作多元化,深度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

 

實際上,作為國內最早在中小學生中試水人工智能教育的省份之一,人工智能相關教學內容早已出現在浙江中小學的課本上。2004年,人工智能相關內容就已出現在浙江高中的信息技術課本中。小學初中的信息科技課本中出現人工智能相關內容的時間要晚幾年,但也有十余年。

 

中國浙江AI教育從娃娃抓起,引起國外廣泛關注和熱議。國外媒體2023318日報道,在中國東部省份浙江省,人工智能(AI)將成為中小學基礎性課程和必修課程。報道說,中小學科學、數學等學科,都將大篇幅融入人工智能教學內容。新科目將有助于學生打好基礎,因為信息技術已成為浙江省高考內容之一。報道稱,浙江是阿里巴巴、吉利和海康威視等商業巨頭的所在地。報道指出,中國的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還包括向幾十所領先的高校注入大量資金,其中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

 

智能化數字化時代,在中小學加強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從青少年開始抓人工智能培養,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熱情,種下一顆顆探索的種子,是完善人工智能教育體系、加大人才培養的基礎性工作,能夠夯實人工智能人才的戰略儲備,盡快彌補人才缺口,為未來戰場無人化技術的發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資源支持。當然,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專門人才,但是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能培養學生會用、善用、妙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與技術、社會的關系,促進思維發展,培養創新精神。

 

二、地方高校與科研機構、互聯網龍頭企業、研究基地聯合培養智能化數字化人才

 

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培養數智人才就要建立智能院校,倒逼高校一級學科的設置重新調整,完善AI、數字科技教育體系,加強人才儲備和梯隊建設,走開高校與科研機構、互聯網龍頭企業、研究基地聯合培養數智人才之路。

 

2017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首批122名人工智能專業研究生已入校。校方已同百度公司簽署了人工智能專業合作辦學協議,與國家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國家軟件測評中心共同簽署了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鋪開高校與科研院所、企業聯合開放辦學之路。201736日,江蘇省南京大學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學院。201842日,國家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人工智能創新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學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導高校通過增量支持和存量調整,加大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培養力度。

 

國家教育部公布的《2018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指出,35所高校獲批設立人工智能本科專業。2018511日,天津南開大學發布文件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學院。2018516日,在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舉行了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揭牌儀式。我國將要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企業的國家隊作用,圍繞國家重點領域、重點產業,組織產學研協同攻關,調動好高校和企業兩個積極性,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

 

202033日,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各高校新增備案專業1672個、審批專業181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7個,撤銷專業367個。北京大學新增了生物信息學、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兩個備案本科專業;清華大學新增了化學工程與工業生物工程兩個備案本科專業。據統計,各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專業中,“人工智能”等專業出現頻次最高,新增該專業的學校數均在100所以上。名單上可以看到,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均新增了“人工智能”專業,足見其火爆。

 

2022年,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有95所高校新增人工智能專業,為新增備案專業中數量最多的專業,其次是智能制造工程,53所高校新增了該專業。

 

三、適應軍事人才培養需要,軍隊院校要發揮培養智能化數字化人才的龍頭作用

 

俄烏沖突中雙方組建無人武器系統部隊并投入實戰運用,在作戰理念、裝備建設、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為我軍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借鑒,對我軍人才培養具有重要啟示:無人作戰系統涉及多個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我軍應加強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建立軍民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通過院校教育、部隊培訓、實戰鍛煉等多種途徑,培養既懂軍事指揮又懂無人技術的復合指揮人才,提高人才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

 

2025515日,據新任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介紹,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適應軍兵種結構布局調整和軍事人才培養需要,近日,中央軍委決定,調整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兵種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等3所院校,均為高等教育院校,面向社會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其中,陸軍兵種大學以陸軍裝甲兵學院、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為基礎組建,校本部位于安徽合肥;信息支援部隊工程大學以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陸軍工程大學通信士官學校為基礎組建,校本部位于湖北武漢;聯勤保障部隊工程大學以陸軍勤務學院、陸軍軍事交通學院本部及所屬汽車士官學校為基礎組建,校本部位于重慶。3所新組建院校招生專業、招生數量等信息,后續結合年度招生計劃適時發布。

 

(作者:魏岳江,在人民網、中華網和三劍客等新媒體平臺有專欄、曾被媒體稱之為國際觀察員、特約評論員、特邀評論員、特邀撰稿人;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責任編輯:向太陽
特別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熱點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點贊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鏈接
  • 人民網
  • 央視網
  • 新華網
  • 求是
  • 中國軍網
  • 中國經濟網
  • 中國社會科學網
  • 中國科技網
  • 中國共產黨歷史和文獻網
  • 紅色文化網
  • 觀察者網
  • 參考消息
  • 環球網
  •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 紅旗文稿
  • 紅歌會
  • 紅旗網
  • 烏有之鄉
  • 橘子洲頭
  • 四月網
  • 新法家
  • 中紅網
  • 激流網
  • 宣講家網
  • 中共黨史網
  • 國史網
  • 全國黨建網
  • 中國集體經濟網
  • 中國延安精神研究會
  • 西北革命歷史網
  • 善之淵
  •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 趙曉魯律師事務所
  • 烽火HOME
  •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5015626號-1 昆侖策研究院 版權所有 舉報郵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