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對人、對社會、對自然友好,實際上我們也會善有善報的。人太惡了以后,社會、他人、自然都不會對他好的,所以從自然規律來講,社會主義就是發展的必然。
不能因芯片是短板而忽視我國芯片設計水平,準備經過一二十年的艱苦奮斗來補齊這一短板。克服“重硬輕軟”傾向,包括盡快設立軟件基金等等,切實補齊基礎軟件的短板。
技術產品追逐上世界發達國家,生產力一直在暴增。統計數據一直在往下掉?因為大陸把房子炒的太貴了,造成搞金融、搞地產的賺得盆滿缽滿,搞實業的混得一窮二白。
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提出的,也是適合中國新時代發展要求的。將中國主要開放對象鎖定在主要發達國家,顯然與新時代的對外開放戰略變化相悖!
媒體上講一些經濟建設成就,他們就斥之為虛驕之氣;我國領導人在國際會議上支持經濟全球化,主張引領經濟全球化,就被他們批評是“想當頭”。
世界上并不只有“中等收入陷阱”,有的高收入國家也存在“不平等陷阱”,“收入陷阱”不會偏愛任何一個國家。關鍵是各國政府有沒有意愿和能力采取避開這些“陷阱”的政策。
從資本的嗜利性看,無論是個體戶小資本,民族資本還是買辦資本,都是外資侵占中國市場、實現對中國經濟徹底殖民化的工具,“螳螂撲蟬,黃雀在后”.
2016年的AlphaGo事件掀起了國內對發展指揮控制智能化的一輪熱潮。美國防部前副部長沃克也指出了人工智能技術在指揮控制中的應用潛能。
國有企業要繼續做強做優做大,那種不要國有企業、搞小國有企業的說法、論調都是錯誤的、片面的。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
中國制造業有沒有底氣和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今年前8個月我國工業運行的總體情況如何,工信部已經采取并且后續還會采取哪些措施幫助企業應對目前面臨的困難?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是龐大系統工程,如何使現代產業體系全面體現質量、效率、動力的三大變革,需要我們展開更加深入系統的分析論證,需要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共識。
鐵路是國家的生命線,不應該允許私營企業參加。有人寫文章說鐵路應該搞私有制、混合所有制,我明確反對,不但鐵路,涉及國家經濟命脈的產業都不能搞私有化。
貧困村的青年村官大部分都是聘用人員,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臨時工,身份的限制基本上堵死了青年村官的發展路徑,如果想正式進入體制內,就需要重新參加激烈的公考。
人才是生產力中最最活躍的因素,不論是培育新動能也好,構筑新高地也好,激發新活力也好,還是共建新生活也罷,彰顯新形象也罷,都離不開人才的延攬和人才作用的發揮。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教育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必須更加重視教育,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時代需要的人才。
未來國家之間競爭博弈的核心是什么?是一個國家有沒有硬實力,有沒有硬科技,有沒有軟硬結合代表一個國家高質量發展的戰略較量。
我國網信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取得顯著成效,但一些關鍵產品和領域仍然受制于人,需要全產業鏈系統布局的體系化創新,要舉全國之力加速構建自主可控生態體系。
數字經濟是國家戰略和時代命題,準確把握數字經濟發展規律與內涵,是商用密碼支撐數字經濟發展,需要研究弄通的基本問題。
這些思考來自基層實踐,也有力支撐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光輝論斷。這是我們學習實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金融思想和三農思想的輔導讀物。
中國堅持走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和平發展道路,因而朋友遍天下。美國走的是持續窮兵黷武、大肆征戰、肆意干涉別國內政,到處稱王稱霸的道路。
網信領域技術新、發展快、人才作用大,“在互聯網和新興技術方面較有可能彎道或換道超車”。但他同時指出,“中國也有明顯短板,如芯片和基礎軟件,容易受制于人。”
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引發自主創新問題再思考。中國將堅定不移堅持對外開放,在全面開放的新格局下廣泛利用國內國外資源,提高自主創新的起點,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和決定性因素,沒有良好的創新體系就無法突破核心技術,進而在全球化競爭中受制于人。
獨立自主,加快自主研發來突破發達國家占領的制高點,逐步主導國際產業鏈,變被動為主動,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經濟大國轉型為經濟強國,實現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通過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巨大的創新紅利、人才紅利、市場紅利、區域協調發展紅利等,將成為中國長遠發展的強大動力和支撐力。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