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新官不理舊賬”這個老問題,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作出法規化表述,既形成了約束,也為干部啃硬骨頭撐腰鼓勁。不少地方以此為準繩,放下包袱,大刀闊斧推進改革,解決了一大批歷史遺留問題、老大難問題。
長期以來,少數干部以為“新官不理舊賬”實乃天經地義,心里話:那“孽”既然不是我“作”的,怎么要讓我為舊官“擦屁股”?這種觀點甚至蒙蔽了部分群眾,致使一些人也為讓新官理舊賬抱屈。
道理是不是真的如此?其實不然。打個比方,一臺電腦出了故障,換個小螺絲就解決了問題。為什么?因為這顆小螺絲切切實實發揮了作用。這顆螺絲能不能抱著不理舊賬的心態,占著位子卻不發揮作用?顯然不能。這顆新上崗的螺絲,可不只是幾克重的金屬,而是被賦予了特定功能的零部件。如果不發揮作用,它就失去了替換舊有螺絲的資格。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承其痛。”同樣,新官如果可以理直氣壯地不理舊賬,那憑什么可以心安理得地占據“舊位”?既占“舊位”而不理“舊賬”,只享受前任“余蔭”而不正視遺留問題,只享受權利而不承擔責任義務,豈不是“選擇性享受”的典型“雙標”?
封建時代的官員尚知謙稱“卑職”,黨的干部更是“革命的螺絲釘”。新官既占“舊位”,就不只是百十來斤重的肉身自然人,而是被賦予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神圣職責、必須實實在在履職盡責干事創業的“官人”,否則組織上何必讓你占據這個職位?
“心在漢室,原無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同理,為官的自然人雖分前后新舊,但無論舊賬還是新賬,都是黨的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斷不可被隨意區隔,更不可讓哪一段“賬目”被漠然無視聽之任之。
當然,舊賬往往都是陳陳相因的難題,解決起來殊為不易。解決舊賬,組織上要為新官啃硬骨頭撐腰鼓勁。如果是因為前任“不作為”甚至人禍造成的舊賬,那么“舊官”也必須無條件配合“新官”解決舊賬,必要時還當讓舊官為其舊賬承擔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
沈騰、馬麗表演的經典小品《扶不扶》中有句臺詞:“要扶你就扶,不扶你就走,你給好人騰個地兒。”沒有人能叫醒裝睡的人。對于少數“揣著明白裝糊涂”不肯解決舊賬的干部,組織上必須毫不手軟,果斷執行紀律。如此“老賬新賬一起算”,才能杜絕“新官不理舊賬”的沉疴積弊,最大限度避免層出不窮的“舊賬”產生,充分提高行政效能,最終實現“今日事今日畢,日清日高”。
(作者:陶余來,常州大學紅色文化研究院(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來源:昆侖策網【原創】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