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四表哥終于來到向往已久的天安門】
誰還記得“特別能戰斗”的老礦工?
——五一特憶新中國礦工四表哥
侯立虹
五一勞動節,讓我想起了曾被偉人褒獎過的創造“特別能戰斗”精神焦作煤礦工人,想起了下一輩子煤窯的焦作煤礦工人四表哥。這個焦作煤礦馬村礦的一員,從1951年8月進入焦作煤礦直到2025年1月去世,把一生都獻給了焦作煤礦,他的主人公精神,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大公無私品質,所弘揚的“特別能戰斗”光榮傳統,永遠值得我們懷念,值得他的后輩接續傳承,發揚光大。
偉人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以人民領袖改天換地的銳利眼光,提煉概括出焦作煤礦罷工精神的靈魂——“他們特別能戰斗”這一令工人階級驕傲自豪的論斷。 從此“特別能戰斗”精神便成為焦作煤礦工人書寫中國工運史上燦爛篇章的標識,也寫下了新中國焦作煤礦工人賡續“特別能戰斗”精神血脈的輝煌,自1949年9月4日焦作礦務局成立,同年12月19日,焦作煤礦工會更名為焦作礦區工會,焦作煤礦工人在黨的領導下,持續投身到建設新中國的偉大事業中,從1949年到2019年的70年間,焦作煤礦累計生產原煤3.7107億噸,用實際行動再一次賦予“特別能戰斗”精神新的歷史內涵。而我的甘愿放棄讓人羨慕的西北軍區紡織廠、主動獻身新中國煤礦事業、做了一輩子焦作煤礦工人的四表哥,就是這個“特別能戰斗”隊伍的其中一員,就是以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品質書寫這個輝煌的先進分子,為新中國煤礦事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1970年在中馬礦的工作證】
四表哥,郭慶玉,河南焦作博愛縣人,1930年生,是名副其實的新中國第一代礦工。他從小喪母,姊妹六個靠姥姥相依為命,他5歲那年因家鄉鬧饑荒,弟兄幾個出去逃荒,從河南一路沿討先到山西又到陜西,途中弟兄又失散,受盡了饑餓寒冷煎熬,流落到一個紡織廠當童工,解放前夕終于加入西北軍區紡織廠。四表哥歲人個不高不善言談,但純真善良,老實勤奮,吃苦耐勞,工作賣力,加上愛鉆研,不怕吃虧,很受工友們的喜愛,領導很器重他,表示他探親回來給他壓擔子(亦即重用提拔的意思)。誰知他1951年6月回鄉探親,再也沒有回來,而且做出了人生重大轉折,也就是辭去西北軍區紡織廠工作,重新在焦作煤礦參加工作,按現在說法虧大了,因為西北軍區紡織廠帶有部隊性質,又是建國前參加工作,他的工友們退休時很多都按離休辦理。原因是四表哥回到老家時,焦作煤礦也在大量招工,那時新中國剛成立很需要煤炭,條件有限下煤窯有很大風險,所以深受舊社會苦的他,決意參加煤礦建設不再回西北去,當然也有家中只剩下姑父一人,家里也需要人的原因。據家人回憶,四表哥給西北軍區紡織廠去信說明想法后,領導很是誠懇挽留,講了留在西北軍區紡織廠的種種好處和日后的發展前景,勸他好好想想,但四表哥還是執意當了礦工,到焦作煤礦王封礦下井,放棄了讓好多人惋惜的西北軍區紡織廠工作,也就失去了離休的待遇。然而,四表哥卻從來沒有后悔,也很少給人提起過這事,大部分自始至終壓根就不知道他有這么個經歷,可見四表哥是多么的低調,對當礦工的選擇多么堅定!
四表哥自1951年6月辭去西北軍區紡織廠的,同年8月進入焦作煤礦王封礦,直到2025年1月去世,73年就沒有離開焦作煤礦,可以說把一生都獻給了煤礦。他老實肯干,任勞任怨,1970年代比礦長的工資都高,雖然不善言談,但確實被當作“八級老角”(其實只是七級,退休時才成為八級)的權威,大小領導對他都很尊重。四表哥完全具備了工人階級的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特別能鉆研,特別能任怨,特別能知足等“特別能戰斗”的品質。
一、四表哥特別能吃苦,展示了新中國第一代礦工的榮耀
解放初期四表哥去焦作煤礦王封礦上班,離家20公里,那時候沒有車,每天都是走路,來回跑八九十里,上早六點班凌晨二、三點就得出發,為了節約時間總是走小路,走石河時還不斷遇到狼,真的是很辛苦。不只是來回路上走路辛苦,上班更是辛苦,新中國初期煤礦工人雖然政治地位有了根本性改變,政府也很重視煤礦工人生產安全,但生產力水平一下子改變不了,井下采煤還主要依賴于人力,開采工具也比較原始,井下的工作面掘進和采煤都是用爆破方式產煤,掘進巷道的支護全部用木材,需要二人用肩扛從大巷到工作面,四表哥和工友們不僅勞動強度非常大,還都是在低矮、潮濕的巷道中工作,環境極其艱苦。同時,井下工作還存著危險性,既需要面對水、火、瓦斯等自然災害的威脅,還要應對可能出現的巷道塌方等安全事故。所以,新中國煤礦工人的井下工作,依然是一份極具挑戰性和危險性的工作,而對四表哥來說,無論工作強度安全程度還是工作條件環境,都與他之前所在的西北軍區紡織廠形成了鮮明對比,如果是意志不堅定的人,肯定后悔。可他一想到國家建設需要煤,把煤當作烏金,再想到老百姓生活需要煤,每天買煤拉煤的人排著長長的隊,覺得自己的苦和累很值得,按四表哥自己的話就是毛主席那么看得起礦工,夸咱們特別能戰斗,咱就要牢記毛主席的話,干啥都要想著支援國家建設,到哪里都要吃苦在先享受在后。那時節,盡管常常需要在高溫和高濕度的環境中長時間作業,身體狀況承受著極大的考驗,盡管一到狹小的工作面上,烏煙瘴氣,煤塵翻滾,有的地方還直不起腰來,放炮后的火藥味、煤塵味,久聚不散,嗆鼻嗆眼,頭燈的燈光也很難穿透煙塵看清前面,頭頂上還會有煤渣和碎石跌落下來,可四表哥從未產生過畏懼畏難情緒,而是不怕苦不怕危險,既踏踏實實,又積極鉆研,認真琢磨掘金采煤各個環節的竅門,學習預防各種風險的的知識和技術,很快成為煤礦的骨干。那時候煤礦工人稱為“工業戰線的排頭兵”,四表哥他們真的是懷著建設祖國的滿腔熱血,肩扛手刨,即使遇到透水、塌方等危險,也毫不退縮地在漆黑的礦井里開采“烏金”,從未言苦也從不抱怨地在井下巷道里用簡陋的工具,用辛苦和汗水創造出驚人的產量,他們承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一心只想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后來經組織關心別人介紹與表嫂成了家,幫助料理家務照顧老人,可那時全國都在大躍進,他看人家家屬都在后勤幫忙生產,也把表嫂帶去王封職工食堂幫忙,服務高產,有了孩子后就在王封礦安了家。那個時代,都是一心一意為國家做貢獻,提高生產,多出煤,出好煤,干勁十足,表嫂成了家屬骨干。后來還被選上三營營長,抓后勤工作,夫妻倆為國家建設各盡其能。那時他們不圖任何個人回報,只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祖國變得強大,那時代有首“工人階級硬骨頭”的歌,據說五音不全的四表哥經常哼哼,他是把個人樸素的愿望融入國家發展的洪流,用奉獻書寫著屬于新中國礦工的榮光。《河南日報》1953年1月12日報道,焦作礦務局在愛國增產節約運動中創造了采煤、掘進、機電、生產管理等30多個先進經驗,燃料工業部和中國煤礦工會獎給焦作礦務局毛主席鍍金半身像匾一幅,全體職工每人一套工作服,四表哥接享受了這個榮光。在第一屆中南燃料工業先進經驗交流大會上,焦作礦務局榮獲“安全生產第一名”和“作好基本建設第一名”的獎旗。1956年的1月7日,煤炭部在焦作礦務局文化宮舉行授獎大會授予王封礦錦旗一面和獎金10000元,這其中也都有四表哥的榮耀。
二、四表哥特別像革命的“磚”,哪里需要哪里搬
四表哥在工作中不僅能吃苦,而且喜歡鉆研,很快成為生產先進和骨干,當韓王礦斜井需要骨干能手,就把他調到那里,迅即又成為這個地方的好把手;后來演馬礦又需要骨干,他又調到演馬礦;1969年大馬礦(現在的中馬礦)開井,要開拓新巷道,四表哥又被點名要到大馬礦領班開拓新港道。1970年代焦作煤礦的五個礦井他幾乎走了一遍,走到哪里,哪里宣傳攔里就能看到他的先進事跡,在他身上真的體現出“革命戰士是塊磚哪里需要哪里搬”。四表哥很低調,從來都不說自己什么先進,反倒經常說毛主席要我們工人階級特別能戰斗,“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當先進更要努力干好,絕不能拉在群眾后面。1960年他調到演馬礦在井下工作時,工作面出現意外塌方,有工友埋在里面,他為救人幾天都不上井,領導讓他上井休息一下,他說我有經驗,自己休息是小事救人是大事,只要早點能把工人救出來我再休息。幾次領導和工友都勸他上井怕他身體吃不消,都被他拒絕,只到把工友都救出來,他才上井,那一次沒有造成傷亡。演馬礦大張旗鼓表彰,為四表哥披紅戴花,還為此唱了三天大戲。可他由于長時間超負荷工作,加上當時救人時連續幾天在井下,幾天不見陽光,又吃不進飯,幾乎沒有怎么休息,身體也慢慢出了問題,全身浮腫。當時表嫂還是王封西北地管后勤三營營長,聽說四表哥病了很是著急,申請上級想調演馬,領導考慮離不開,就讓表嫂先去看看照顧一下,可四表哥身邊一直離不開人,也沒有及時轉手續,時間久了弄成了自動辭職,再后來又成了沒有工作家庭婦女。不少人覺得很虧,因為四表哥是為救工友的工傷,照顧四表哥也是組織同意的,便勸四表哥找礦領導說明情況,把表嫂手續轉過來,他卻說1960年困難時期焦作煤礦精簡下放,10000名職工戀戀不舍離開工作崗位自覺為國家分憂,還有很多礦工支援西安鐵路局和西北工程局,支援貴州六枝礦支援湖南、廣東煤礦建設,支援西南礦建,他們都舍小家為國家,再也沒有回來,做出了應有的犧牲,自己老婆這點事不算什么,不應該給組織添麻煩,自己更不應該搞特殊。四表哥真的是以工人的主人公責任感,身體力行舍小家為大家。
三、四表哥特別坦誠,表現出對組織純粹忠誠對工友無私關愛
四表哥資格很老,業務也很棒,帶的徒弟很多都當了區隊長,甚至有的都當了礦長了,可他一直是個工人。不少人為他鳴不平,其實這真不能怪組織,因為組織一直很重視培養他,很多領導有很多次都想提拔他,發展他入黨(當時礦上慣例提拔必須入黨),由于他總在申請書上寫著大哥在臺灣,不管提拔入黨都特別受影響,弄得多次上會多次通不過。大家也都知道他說的大哥在臺灣只是道聽途說,但原則問題又不能遷就,于是有個領導對他的執拗很生氣,對他的死心眼(他完全可以說下落不明)哭笑不得,親自給他談話,問道“你真確定你大哥在臺灣嗎?”他說“不知道,只是聽別人說過。”“聽誰說的?”“不知道。”“有書信和消息嗎?”“沒有。”“那你怎么老是說你大哥在臺灣?”四表哥說“我怕有一天我大哥真的在臺灣,我不是欺騙組織了嗎?”他對組織的赤誠讓領導很感動,肯定地說“你做得對,一心為組織考慮,我支持你。”看看,這就是工人階級的覺悟,也是工人階級的實在老實,為了組織的純潔,寧可自己不進步,也不能干有可能欺騙組織的事。或許有人認為這樣的老工人腦筋太死板,實際上這正是他們的高貴品質。
還有四表哥搬到了演馬工人村,離老家太遠了,身體又有病,表嫂還要照顧三個孩子,實在顧不上照顧姑父,表姐義不容辭承擔起這個任務,表姐家孩子多更困難,所以他們很感謝表姐,還專門給表姐做了一件衣服。在礦領導及同志們的關心下,四表哥身體漸漸地好了起來,就想著回家看望老人,由于演馬礦離老家很遠,回一次老家都須借同事的自行車。后來姑父又因為去四表哥家看孫子,步行半路被大雨淋病了,且此后姑父經常有病,使得四表哥咬著牙借了工會互助金和工友的錢,買了輛自行車,每逢周日就回家照顧姑父,直到姑父去世。那時他工資雖然不算低,可不能下井自然少了井下津貼,家里人口多,經濟很緊張,常常捉襟見肘,領導和工友很是同情,春節年關救濟總是想著他,但四表哥不僅從來不向組織伸手,而且每次被評上都主動謙讓,把救濟留給更困難的工友,工會和工友都很感動。
四、四表哥特別能奉獻,表現出一輩子聽黨話跟黨走,不給共產黨臉上抹黑,跟工人階級爭光的高度覺悟
四表哥一輩子老老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雖然受大表哥在臺灣影響,沒有入黨提干,但一直感恩共產黨毛主席,他多次跟同事和孩子們說,沒有共產黨我早就被餓死了,我這一輩子永遠都聽黨話跟黨走,不給共產黨臉上抹黑,跟工人階級爭光。他在工作中,雖然只是班組長,但很有些大領導的風范,不僅哪里艱苦去哪里,而且發現井下危險自己沖在最前面,保護過許多同事和工友,還冒著風險保護過許多下井的領導,在困難面前,在危險面前,總是先讓別人退到安全地,自己憑著經驗排除或逃出危險,說是這樣不會給組織添麻煩。1960年代、1970年代就發生過好多次類似事件,最突出的是1972年(孩子們回憶是1973年),他在井下干活時根據自己的獨有經驗,發現頂棚上有聲音,斷定會冒頂,就趕快讓工人離開,一個徒弟跑得太慢,眼看一塊大巖石掉了下來,四表哥一個箭步沖上去,一把把他推開,大石卻從四表哥半邊頭頂砸到肩膀上又滑落到腳上,他不顧自己安慰還問大家有沒有受傷。大家都說安全脫離了,勸他馬上上井去醫院,由于當時戴有安全帽頭部沒有流血,可能是砸到肩膀和腳上麻木了,也不知道疼,他還要堅持工作。徒弟們硬是把他攙扶上井送到礦醫院,礦醫院又派車送到礦務局中央醫院住院,經檢查頭部受傷雖沒大礙,但耳朵聽力受損下降,腳面也骨折了。盡管四表哥一直說小傷沒關系,多次要求出院,可前來看望的礦、區隊領導都命令他安心修養,過沒幾天他感覺恢復得可以,腳骨折還沒全好就上班了。其實,那時得領導也想讓他早點上班,因為那怕他坐到井下看著不干活,大家都有安全感,領導也放心。可以說每天礦上的廣播里都在表揚四表哥班組生產第一名,礦大禮堂外宣傳欄每一期都有四表哥的照片和事跡。以我們的通常觀感,文革時期政局動蕩,各種社會生產都陷于了停頓。其實焦作煤礦則不然,文革時期焦作煤礦的產量還在持續增長中。雖然有各種政治運動的影響,但是在“抓革命促生產”的口號下,我們的工人階級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工作狀態(原創 一百二十年焦作煤礦風云錄,搜狐2019-05-24 )。而四表哥就是創造煤礦產量持續增長的其中一員。
【國家煤炭部頒發的獻身煤礦事業的榮譽證書】
奇怪的是,四表哥工作處處當標兵、做模范,及至漲工資他卻總是推讓,有幾次區隊里已經給他報上,他還要求讓給別人,說讓給困難的工友,領導和大伙都拗不過他,幾次都換成別人。評老模也是這樣,總讓給別人說自己已經得了不少榮譽,應該鼓勵新人和年輕人,又一次次讓出本是他的獎勵榮譽,尤其是后來很多人已經把工資和獎金看的很重時,每次漲工資一些人哭鬧要求給自己漲工資,一些人托人壓著跟自己漲工資,他還是這樣,所以有幾次領導都不忍心,命令他不能再讓,這是組織決定,老工人要服從組織決定。可以說,他的大公無私,他的一心為國家為工友,感動了很多人,包括不同級別的領導。新中國成立后,焦作煤礦累計生產煤炭數億噸,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特別是在六、七十年代,焦作煤礦連續多年創造了煤礦安全、成本、效率等多項全國第一,煤炭年產量最高時達到700萬噸。向各地煤礦輸送了大批管理干部,是全國有名的出經驗、出人才的煤礦,并涌現出了劉九學、丁百元、呂茂盛等全國著名勞模,成為焦作煤礦的驕傲,而四表哥則是默默無聞兢兢業業寫在人們心中的勞模。四表哥的無私奉獻給自己家帶來了困難的生活壓力,不僅日子過得很緊巴,而且老伴也因為他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家里7個孩子要吃要喝要上學,再加上一個精神病人,可想而知多么困難?好在那個年代免費上學,單位開個家庭困難證明就可以免費。娃兒也好養,大的看小的,衣服也是過年才做身新的,大的穿過小的穿,1974年又生了老八,經濟上越發捉襟見肘,弄得四表哥連上下班給他沖的雞蛋水都不舍得喝完,總給老伴留半碗,好在那時的單位,也就是他心中至高無上的組織,一直很關心照顧,所以四表哥特別感恩共產黨毛主席。盡管四表哥這樣的困難,還是盡量不給組織添麻煩默默的撐著、忍著,更出乎意料的是,單位有什么困難補助,漲工資(類似獎金),他居然一直發揚風格讓給別人,說是有工友比他還困難,讓大伙和領導很感動“老工人覺悟越高越不能虧待”,很多次都是專門研究發給他。四表哥退休前又趕上漲了一級工資,區隊領導特別交代,老老實實接受,不許再讓,不許給組織出難題,四表哥笑了,領導也笑了。
【1996年三弟兄合影,右起依次是四表哥三表哥五表哥】
四表哥一輩子以廠為家,享受著國企工人的榮耀,后來他的兒女們卻經歷了下崗,工人開不出工資的窘況。他所在的單位,有的靠每天發給工人幾塊錢菜票維持生活,有的給農民打小工、收麥子,有的到搬運站卸水泥包,抗麻袋,他的大兒子廠子倒閉,媳婦沒工作,生活沒有著落。兒子聽說礦長是他爸老部下,想讓他賣賣老臉弄個飯碗,他卻說一輩子不給組織找麻煩,也不為了小輩給組織找麻煩,讓他們自強不息。他的“只要肯出力餓不死人”,促使8個兒女都迎著市場經濟的風浪,不怕三番五次從頭做起,自食其力,且小有成就,尤其是倆孫子都很優秀,都當了兵,都在部隊入了黨。每當四表哥看到孫子們的軍功章,高興得合不攏嘴。四表哥在工作上是稱職的好工人,退休后又是好丈夫,好父親,好爺爺,培育了良好的家風,兒女們都很孝順,盡管他到快90歲時,大兒子卻因家里液化氣爆炸失去生命,他硬是挺過了老年喪子的悲哀,堅持鍛煉盡量不給兒女添麻煩,最后幾年子女們輪流照顧他,2025年因肺積水等病住院搶救無效去世,走的時候95歲,算得上高壽。
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是中國工人階級偉大品格的生動體現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集中展示,是我們時代的寶貴財富,而四表哥一輩子與鐵鍬、大錘、釬子相伴,無怨無悔為國家挖煤,在艱苦歲月里為國家“挖”出希望之光,四表哥就是這寶貴財富創造者一員。
中國工人階級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進程中,一代又一代英雄模范人物塑造的“信念堅定、立場鮮明,艱苦奮斗、勇于奉獻,胸懷大局、紀律嚴明,開拓創新、自強不息”的工人階級偉大品格,鑄就的“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精神動力,四表哥為此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河南焦煤集團深入發掘焦作煤礦工人的紅色基因,樹立焦煤文化自信,將煤礦工人“特別能戰斗”精神進一步升華為“聽黨話,跟黨走;能吃苦,講奉獻;敢斗爭,勇創新”的企業精神,賦予了“特別能戰斗”精神新的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將紅色基因內融于魂,外化于行,這應該是作為新中國第一代礦工弘揚“特別能戰斗”精神的四表哥們,引以自豪的榮光。
四表哥走了,怕給組織添麻煩,走的連一生摯愛的組織都不知道的無聲無息。但包括四表哥在內的新中國礦工發揚光大的“特別能戰斗”精神,為新中國煤礦事業做出的貢獻,已經成為不朽的豐碑,深深融入共和國尤其是河南焦作的土壤,必將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
參考文章:
1、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2、傳承紅色基因 發揚光榮傳統 讓“特別能戰斗”精神永放光芒,河南日報客戶端2020-07-08;
3、傳承“特別能戰斗”精神 打造新時代焦作新風,焦作日報2021-12-22;
4、弘揚勞模主人翁精神 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光明網-《光明日報》2018-05-03;
5、焦作煤礦:一個百年老礦的故事,央視國際 2006年12月16日。
(作者系昆侖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昆侖策網【原創】,作者授權首發)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