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不要搞原子彈啊,我的意見是中國也要搞,但是我們不先進攻別人。別人要欺負我們,進攻我們,我們要防御,我們要反擊。因為我們一向的方針是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不是消極防御的。
“劉力功問題”的這場大討論和陳云的這篇文章,在延安各機關和學校引起很大震動。在這一形勢下,陳云“趁熱打鐵”,于5月30日寫出了《怎樣做一名共產黨員》一文。
1928年4月底,朱毛紅軍在井岡山勝利會師。5月4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宣告成立。然而,這支我軍歷史上最早的紅軍為何稱“紅四軍”,而不稱“紅一軍”?
70年前,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迎著朝陽出發,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中華民族走上了實現偉大復興的壯闊道路。
1955年2月,蔣誠復員回家后重新做了一名農民。他的士兵檔案中保存著的一份《返鄉生產計劃決心書》這樣寫道:“祖國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干好革命業務工作。”他是這樣寫的,也是這樣做的。
華為有利劍懸頭的危機感,從過去來看,華為認定的領域,很少失手。我相信,拋棄對谷歌的幻想后,華為的鴻蒙系統會更加快速的發展。經過這一磨難,頂住陣痛,華為有望脫胎換骨。
抗美援朝后期發生的上甘嶺戰役,歷時43天(1952年10月14日——11月25日),這是促使朝鮮戰爭最終停戰的戰役,美國人最終不得不承認打不贏中國人民志愿軍。
近來,中國一大批城市掀起新一輪的文化建設熱潮,這其中既包括北京、天津這樣的特大城市,也包括江蘇揚州、河北滄州等不常見諸報端的城市。
中國戲劇70年,無論是經典劇目的薪火相傳,還是新人新作的不斷涌現,戲劇舞臺始終回應中國社會的脈動,既深刻反映世態人情,反映時代風貌,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中共黨史文獻中,“五老”的稱謂最早起于何時?具體是指哪五位革命老人?這是研究“五老”首先必須搞清楚的問題。根據現有資料,目前關于“五老”的不同提法主要有三種。
如今的文華胡同,整個巷子都跟李大釗有關。胡同西口就是李大釗寫的“鐵肩挑道義,妙手著文章”幾個大字,署名“守常李大釗”。地面和墻壁上的很多標識都講述著不同的革命歷史故事。
特別是要牢牢記住毛主席對于處理中美關系的名言,“你不頂他一下,他就不舒服”。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共產黨勇敢地站出來,帶領人民群眾掀起了長達14年的抗日救亡運動,并一步步帶領中國走向獨立、民主、富強。
1928年,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在蔣介石的殘酷鎮壓下轉入低潮。國民黨利用年輕的共產黨所犯的幼稚錯誤,煽動土豪劣紳和愚昧農民暴亂,發動了“白帶子反水事件”。
賓主剛剛入座,陳毅就站起來舉杯宣稱:“此處是毛主席辦公、看書和休息的地方,今天我在這里招待你們遠道而來的客人,是由衷地表示對古巴人民和你們的尊敬及歡迎。”
1941年6月3日下午,陜甘寧邊區政府召開的縣長聯席會議正在楊家嶺參議會小禮堂舉行。開會期間,突然發生了雷擊禮堂事件,參加會議的延川縣代縣長李彩云不幸被雷擊身亡。
李大釗稱頌他“萬里拓荒,一身是膽”;周總理贊譽他為我黨歷史上一位對建黨多有貢獻、受人尊敬的“忠厚長者”。
1959年,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北京站重新建設。當時《人民日報》發表社論盛贊,北京站等一批建筑“是我國建筑史上的創舉”。這并不是夸大的說法。
新中國成立之后,中國用了30年時間,就完成了歐洲用100多年的時間完成的人口轉型。即人口從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轉變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標志。
波蘭人被“轉送”到哪里了?是直接被拉到卡廷森林屠殺了,還是被送往戰俘營修建公路去了?在12名證人中,有11名證人均不是事件的目擊者。
吳金印同志參加工作后一直沒離開農村,一干就是60年,始終堅守初心本色,一心為民,成績卓著,是與時俱進的時代楷模。
毛澤東還是在號召大家要以不屈不撓的態度,學習魯迅敢于斗爭的精神,號召大家要以魯迅的精神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可以用雜文來批評人民內部的缺點與錯誤。
“‘兩彈一星’的研制成功,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吃苦、能攻關、能創新、能奉獻的科技骨干隊伍,為我國高新技術及相關產業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午前往順平縣梯子溝龍潭湖,兩項調研,一梯子溝突圍調研,二白求恩與石家莊后方醫院調研。現有文獻中稱11月2日白求恩由甘河凈到“史家莊后方醫院”。
名實統一,名正言順;名實不一,則言不由衷。名正言順,說話合理,道理說得通,就能說服人。反之,名不正言不順,道理說不通,就不能服人。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