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女士在集團股東大會上發言說:“在人才培養當中絕不用一個海歸派,因為海歸派里面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在無法辨別是否是間諜的能力下,我只能保守的選擇,在國內的高校培養我們自己的人才。”
此話一出,立即引起了軒然大波,各路公知大V紛紛舉起道德的大棒砸向了這個奇女子!他們認為,董明珠的言論透射出極端和偏見,這對中國對外開放,吸引境外人才是不利的,負面影響頗大。
在他們看來,董明珠就是中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方向標,一言一行都影響中國的改革開放。然而問題的實質卻不是這樣,一個企業領導人的話,充其量其實際影響力,只限于企業內部,這與國家對外開放政策無關,畢竟每一個企業的選擇都有其自主性,。企業本就是以經營為目的,就像每家每戶過日子一樣,各有各的發展道路,各有各自的選擇,有的企業為了提高競爭力,甚至高薪爭搶海歸于門下。
祛除高大上的意識形態后,董明珠的本真則是企業自我保護意識的覺醒。因為格力集團是混合所有制大型企業,是各種技術專利的云集重地,所以做為董事長的董明珠,其每一個決策都顯得舉足輕重。換個角度看,如果董明珠治下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微企業,說這話就不會被道德綁架了,董明珠也沒有必要說這種話。問題是,董明珠對海歸有偏見嗎?
據我觀察,董明珠的話貌似極端,實則透射出一種現實的焦慮。
格力電器集團多年位居中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榜單前列(如2022年位列中國企業前三)。國際專利(PCT)申請活躍,目前正在加速技術全球化布局。
根據格力電器公司的公司年報(2022年數據)及公開報道,格力每年將營收的約5%-6%投入研發,擁有近1.6萬名研發人員。重點布局空調、新能源、芯片、智能家居等領域,專利技術覆蓋全產業鏈。
截至2022年底,格力電器累計申請專利超過10萬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超3萬件,發明專利占比非常高,涉及核心技術領域(如壓縮機技術、節能技術、智能家電等)。還有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涵蓋產品結構優化和工業設計,支撐產品多樣化。
其實,相較于企業的硬件,企業的軟實力才是企業的命脈。只要企業的軟實力在,企業的生產設備即使全部喪失,企業也會保有東山再起的實力。
然而企業的軟實力其實是非常脆弱的!
打個比方,中國人的家庭喜歡存錢,除居家場所外,家庭存款也許占據這個家庭財富的90%以上,家長如果不慎把存折密碼透露了出去,也許會在一夜之間家庭的90%財富就會流失掉。
相較于家庭,企業的技術專利,就同存款密碼一樣重要!這就涉及到了企業的用人制度。
企業用人可不是請客吃飯,核心技術崗位人員成千上萬,所以必須牢牢把控。格力每年砸60多億搞研發,這么厚的家底,其實更經不起折騰。
有人會好奇,董明珠為何會產生“海歸易成商業間諜”的判讀?
提起“海歸”,我們就會聯想起錢學森那一代中國科學家的中堅群體,他們為中國科技起步乃至騰飛,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們的開拓,就沒有當今的中國科技騰飛。
縱觀中國近代史,從19世紀末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代留學生歸國參與洋務運動,到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的第五代留學生回國投身祖國建設,百年來,五代海歸盡管面臨不同的歷史條件和機遇,但回國之后都為國家的發展建設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可以說,從洋務運動起,中國的五代海歸對中華民族從貧弱走向富強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然而事情總是有其兩面性,在此需要了解不同時期海歸的背景。
就拿錢學森那一代人的背景為例。他們是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回國的,當時國家急需建設人才,國際環境也比較封閉,他們回國的動機更多是出于報效祖國的使命感。
當今時代的人會覺得奇怪,心里總有一個疑問,那就是老一輩海歸為什么會有如此強烈的歸屬感?
原因是因為,他們那幾代人受傳統儒家文化和革命精神影響非常大。他們那個時代,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相互撞擊,耳聞目染列強對中華民族的欺凌和掠奪,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意識被激勵出來。當時的這一群體更強調“家國一體”的集體主義,報效祖國的情緒就會非常濃烈。他們學成后,歸國思鄉之情溢于言表,甚至不惜放棄了國外優渥富足的生活,毅然回到貧窮落后的祖國,開始了為國打拼的生涯。
而當今時代的海歸,境遇已經和老一代海歸大相徑庭。由于后四十年在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方面的重視程度不夠,人們的思想意識已大不如以前。
教育體系的變化,導致過去強調的集體主義和奉獻國家意識被邊緣化。教育是神圣的事業,然而從某些教授被戲稱作叫獸的現象,就能看出其中所隱匿的校園政治生態,其中所產生的思想異化是觸目驚心的。比如,某高校政治教授專門在課堂上貶損前三十年,甚至公然在網上將毛主席污蔑為“神主”。
廣東順德的和美術館里,公開展出了多幅辱軍油畫。這些丑陋的畫作出自一個名叫岳敏君的畫家之手。有資料顯示,岳敏君是河北師范大學、天津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吉林藝術學院和魯迅美術學院等多家院校客座教授。此人污辱解放軍、污辱革命領袖的畫作在國外頗受歡迎,其作品多次刷新個人畫作拍賣紀錄和中國當代藝術品拍賣紀錄。
無獨有偶,有個名字叫張發志的畫家,此人不止一次地利用其不堪入目的畫作丑化和侮辱革命英烈。張發志任教于四川大學藝術學院,他所創作的“紅軍”系列作品,把長征通過自己的邪惡構想,勾畫出極具負面效應的紅軍形象。
這種情況不是孤立的,一些教師在大學講臺上,不加分析和判斷地隨意傳播西方價值觀,有的甚至公開發表抹黑社會主義的言論,也有老師‘樂于’在課堂上向學生們傳遞一些消極、負面的內容,造成學生價值觀念的混淆、理想信念的動搖。當年高校學生“占天事件”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催發的。
高校的意識形態陣地被西方價值觀所“攻占”,其思想形態在學生中如瘟疫般擴散。受到這種意識形態的深刻影響,身染思想病毒的大學生,國家認同感非常淡薄,如果出國深造,則進一步耳聞目染浸潤于西方思想的海洋之中,從而加劇這種離心意識,難免會成為宣稱“只有在美國才能呼吸到又甜又新鮮的空氣”的楊舒平或者許可馨們。
與中華民族傳統的家國情懷意識所不同,海歸的價值取向更趨向于個人發展。比如那個讓董明珠道歉的胡錫進,他的女兒胡維佳是一位有著復讀考入名校、赴美當志愿者、環球網駐美記者的經歷,是個妥妥的“海歸派”。她在某次訪談中曾吐露過自己的真實想法:“如果我說我自己愛國,是不是有點假?因為,我的祖母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這種轉變源于教育理念的基因突變,是歷史背景與時代變遷所產生的差異。
老一輩接受的教育受“為國家而學”的使命驅動。錢學森等老一輩海歸成長于國家積貧積弱、民族危亡的年代。他們留學的目的往往與“救亡圖存”直接相關,回國后承擔了建設新中國、突破技術封鎖的使命。當時的國際環境(如冷戰時期的鐵幕封鎖)也迫使許多科學家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求高度捆綁。
而當代教育更注重個人價值。海歸群體的價值觀多樣性增加,家國情懷已不再是唯一標簽。
社會環境的變化,導致人們的心態發生了變異。說句難聽的話,在這種異化性教育的影響下,學生對家國的忠貞不渝程度必然會大打折扣。特別是到境外求學后,他們會受到西方的意識形態更充分的影響。而西方意識形態強調個人主義和個體權利,每個獨立的個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獨立的個性與利益。這種思想體系接觸多了,海歸的思想更容易形成了全新的意識體系,那就是所謂的“現代意識”。而現代意識更尊重個體價值,所以海歸的選擇可能會更多元,例如追求個人理想、技術創新或商業成功。現代社會價值觀更多元化,所以家國情懷不再是海歸的唯一追求,更重視的則是個人成就和生活質量。
所以此海歸非彼海歸,他們回國的動機已不能和老一代海歸報效國家的意識同日而語了。他們更多的是全球化身份的認同,現代海歸往往具有雙重文化背景,對“家國”的定義可能更復雜。部分人更傾向于以國際化視角參與中國發展,而非傳統的“奉獻式”報國。
然而雖然經歷決定思想,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現今還是有很多現代海歸家國情懷未泯,只是表現方式不同,比如在科技、創業領域支持國家發展,或者通過其他方式貢獻力量。
數據顯示,中國海歸群體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文化交流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例如,許多海歸科學家參與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推動芯片、航天等領域突破。所以也不能一桿子打翻一船人,商業間諜活動畢竟是少數行為,與個體選擇、外部環境有關,與“海歸”這一身份無必然聯系。將間諜問題簡單歸咎于某一群體,既不符合事實,也可能加劇社會偏見。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董明珠的這番言論也反映出當下企業在用人方面的困惑和擔憂。在全球化的今天,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如何在引進人才的同時甄別安全風險,保證企業的安全和穩定,是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董明珠之言雖然有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之嫌,但是也有驚弓之鳥式的焦慮心態。
董明珠作為格力的掌舵人,肩上擔負企業的興衰成敗,她的每一個決策都關系到格力的未來。她從企業安全和利益的角度出發,出于對格力核心技術和商業機密的保護,才會如此堅決地拒絕“海歸派”,這也無可厚非的,畢竟她沒有國安人員的本事。
格力擁有36項國際領先專利,11個國家及實驗室空調專利,可謂是全球第一。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格力集團是一家涉及軍工、邊防、基建等關乎國家機密和核心數據安全的企業,商業間諜能不心心念念的惦記嗎?有句話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種心理陰影肯定是親身體驗的結果,所以董明珠的話一定是吃過虧才說的。
2019年,格力曾起訴一名前員工曹某,指控其跳槽至競爭對手公司后泄露格力技術機密。此后,2020年格力子公司的海歸高管王某,涉嫌竊取公司自主研發的“高精度數控機床”核心技術機密,試圖向境外出售,后被警方查處;2023年,又連續兩次發生海歸技術人員對外泄密事件,給格力造成重大經濟損失。董明珠對此應該是刻骨銘心的,所以不應該對董明珠上綱上線。
中國的發展需要開放包容的國際交流,同時也需依法維護國家安全,保護企業的自主經營權。胡錫進不是總是呼吁“包容”和求同存異嗎?他不是一直反對“打打殺殺”嗎?這會怎么不包容了?怎么也開始喊打喊殺起來了?他能包容詆毀八路軍的莫言,能對鴨脖鼠頭實行寬容,卻不能包容民族企業家董明珠,如此雙標,難道不是屁股決定腦袋嗎?
不可否認,部分海歸在尖端領域(如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有專長,有國際視野,或者在國外有廣泛的人脈。這些因素可能會讓他們成為某些國家情報機構的目標,有可能被境外勢力盯上,被外部勢力通過金錢收買、意識形態滲透、脅迫利用等手段進行拉攏。
商業間諜活動在全球范圍內普遍存在,日本企業普遍將情報視為競爭的關鍵因素。為了應對對手的科技發展與商業競爭,美國國會中部分民主黨人已經開始主張,必須通過情報機構來協助提升美國的經濟實力。許多大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建立了龐大的經濟情報網絡,該網絡不僅覆蓋了全球主要企業,還擴展至大學和研究機構,形成了一個高效的情報收集和分析系統。
中國核心企業所面臨的威脅非常嚴重。而國際間企業競爭非同兒戲,不似胡錫進嘴巴動一動那樣輕松愉快,而是刀刀見血,一不小心企業就會全軍覆沒,每年都有大把企業因為核心數據泄露直接損失上億元,為此某國產芯片企業每年都會將營收的8%用于信息安全建設。
近年來媒體報道了多起針對中國科技企業(如華為、大疆)的間諜案件,涉及境外勢力通過技術合作、派遣間諜偽裝成求職者、網絡攻擊等手段進行竊密。如某軍工企業的海歸工程師倒賣設備圖紙。某研究所留美學者竊取基因數據。樁樁件件觸目驚心!
2023年7月20日,美國中情局局長伯恩斯在出席阿彭斯安全論壇期間,對外宣稱近年來美國在中國的情報網絡建設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并且正在構建更為強大的人力情報系統。這等于明目張膽地向全世界宣布,美國在中國安插的間諜的數量已經多到了讓他們感到非常滿意的地步。
2018年法新社曾發表一組數據,中國國內的間諜至少在11萬人以上,最多的是美國間諜,其次是日本間諜。據法新社統計,目前在華的間諜一共有115675人,其中外國籍人士48564人,中國籍人士67111人。美國在華商業間諜有9695人,法國在華商業間諜有5592人,日本在華商業間諜有10302人,德國及歐盟其他國家在華商業間諜有10219人。
2021年,我們自己的調查數據更加怵目驚心,光是日本一個國家,在我們國內的間諜數量就不少于50萬人。
美籍華人潘婉芬在中國境內活躍了20年,建立起自己龐大的情報網絡,向美國提供了無數珍貴情報,給中國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其中涉及的人數多達近2萬人,其中商業間諜達9600余人,軍事間諜多達9800余人。
2023年曝出的曾某某和郝某兩起案件,進一步揭示了美國中情局對中國的深度滲透。兩人均為公派留學人員,在美國學習期間被策反。
高科技企業的涉密崗位覆蓋研發、產品、法務、供應鏈等核心環節。高科技企業中常見的涉密崗位,首先是研發部門,比如芯片設計工程師、算法工程師,他們直接接觸核心技術。然后是產品經理,尤其是負責未發布產品的經理,掌握市場策略和產品細節。法務和知識產權崗位處理專利和法律文件,自然也是涉密的。供應鏈和采購崗位可能涉及供應商信息和成本數據。信息安全崗位本身負責保護機密,所以也是涉密的一部分。高管層如CEO、CTO,以及財務和審計人員,處理財務數據和戰略規劃,同樣需要保密。
普通底層員工的“涉密”的崗位也很多。如底層員工所接觸的生產工藝流程、設備參數、設備維護手冊、基礎代碼庫、良率數據、會議紀要、產品基礎技術標準及專利技術的應用層面等等。
胡錫進拿勞動法說事,其實企業自主經營本就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比如華為只要世界級人才,馬化騰招游戲工程師,只要985碩士,這犯法了嗎?沒有。這是保障企業安全發展的自主性,是小心無大錯的風險意識心態,這就像銀行金庫安防盜門,目的不是懷疑所有人,而是防那種0.1%概率傾家蕩產的意外,因此此事關乎著企業生死。
美國聯邦調查局指出,經濟間諜行為已經成為國家安全面臨的最大威脅,估算每年給美國經濟帶來了1000億美元的損失。
所以事關企業命運的大事,應由企業自己定奪,不應該成為圣母心泛濫辯論場的焦點問題。現實里,新能源車企海歸高管帶隊跳槽,芯片企業里留美高管倒賣工藝,這些血淋淋的教訓還不夠嗎?企業不是慈善機構,核心技術領域寧可錯過1000個人才,也不能放一個隱患。人才雖然難得,隱患更能使企業遭受滅頂之災。這種極端可能不利于社會,但卻對企業安全加了一把安心鎖。當企業都學會了拒絕隱患,都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人才體系,企業的安全才會有充分的保障。
數據不會說謊, 2023年商業秘密糾紛案例,海歸背景占比37%,現今還在以每年15%的速度上漲,可謂是山中有老虎。
對企業來說, 1%的風險都可能是滅頂之災!所以董明珠之所以說這樣激烈的話,道理很簡單,因為企業畢竟不具備國安的能力,企業涉密事件一旦發生,所造成的巨大經濟損失幾乎是無法彌補的,因為所涉及的是專利技術,一旦泄出,則對企業的競爭力幾乎是毀滅性打擊,雖可亡羊補牢,但是為時已晚。為了防患于未然,在企業沒有辨別間諜能力的情況下,董明珠只能選擇保守,在國內的高校培養格力的人才,這種自主風險意識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相較于國內院校生,海歸接觸境外間諜人員的機率要大得多。
近年來我們有太多留學生因到國外留學而被腐蝕拉下水的案例,一些人甚至在公派留學期間被外國機構招募,從事間諜活動。所以胡錫進讓董明珠道歉的邏輯太荒唐!如果照此辦理,政府公布64個拒絕錄用海外留學生的崗位,中科院限制外籍院士參與機密項目,航天集團審查涉密人員海外關系,這些豈不是都應該道歉才是?按理說,要道歉的反而是胡錫進們,因為他們疏于對子女的教育,導致他們的兒女民族意識和家國情懷越來越疏淡,如果他們進入到涉密部門,誰會放心依賴他們呢?
(作者系昆侖策特約評論員;來源:昆侖策網【作者授權】,修訂發布)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