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99歲生日之際,通過回憶彰顯黨始終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聚集黨正在進行的“四個偉大”的力量,書寫疫情執政大考的完滿答卷,鑄就黨久久偉大的新輝煌。
申紀蘭:“我是農民代表,每天生活在農村,知道農民想啥盼啥。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我們有信心有決心。”
于藍始終認為,無論在生活還是工作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不能有愧于江姐。她曾經把別人給她的大筆片酬,轉手就捐給孤兒院。
山西大寨村黨總支書記郭鳳蓮說,我一個星期前才去看望了申大姐,當時她已病的很重,但已沒辦法醫治。她安安靜靜地走了,我們失去了一位好大姐,我也很悲痛。
于藍,原名于佩文,1921年生于遼寧。因為飾演影史經典《烈火中永生》里江姐一角,她為幾代觀眾所熟知。
保衛共產主義(In Defense Of Communism)網站2020年6月25日消息:“約瑟夫?斯大林雕像在俄羅斯下諾夫哥羅德落成揭幕”。
2019年,它又與長城、長征并列,進入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行列。大運河何以成為國家文化形象標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哪些算得上運河文化遺產呢?
這一天是順天府鄉試放榜的日子。當一眾學子滿懷緊張、焦急地在榜單上尋找自己名字的時候,他們意外地發現,一個奇人——平齡,竟然也中榜了,而且是第七名。
毛澤東主席曾經數次提到,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這句口號已經家喻戶曉,成為我軍世代相傳的座右銘。
貝利亞是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初期的蘇聯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貝利亞于1899年3月16日出生, 1953年12月23日被槍決。
中國與印度爭端的核心問題其實不是邊界問題,而是西藏問題。印度一直在慫恿西藏獨立,使之成為中印之間的“緩沖國”,而蔣介石政府對于印度操縱的分裂活動卻完全沒有任何反制。
端午節這一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節日,“百姓日用而不知”,包含著極為深刻的中國文明原理與智慧。
中國傳統節日承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今天,在粽葉飄香中,邀您一同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論述。
戰國時,楚國大夫屈原愛國憂民,傳說于五月初五那天投身汨羅江。人傷其死,于是開始把屈原之死與端午節聯系在一起。投“角黍”于江中,用以表達對英雄人物的敬仰和祭奠。
農歷5月5日端午——端陽節,即正陽節,起源于祭祀太陽和火神。上古的這一天是太陽的生日,火神祝融的祭祀日,也是夏季到來的開始。
時間過的真快,轉眼,父親離開我們已快十年了。十年來,腦海中時時浮現父親的身影。前段日子,為新四軍研究會提供父親老照片,又一次翻開了家中的老影集。
中國有幸出了毛澤東,龍開富有幸當“沙和尚”挑著擔子跟隨毛主席長征,建立了生死相依的感情。在他世界里,毛主席是信仰、是支柱、是他的天。
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貧困問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目標,根據不同歷史時期的具體國情提出了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的一系列具體措施,不斷推進扶貧脫貧工作取得重大成就。
為何魯迅會說“編輯杜重遠已經自認該稿未經審查”?因為國民黨當局由《新生》事件后,吸收教訓,加強了書報雜志的審查,不顧事實,統一以原定口徑昭告天下。
柯慶施年紀不大就被尊稱為“柯老”,原因在于其資格老。用毛主席的話來說,柯慶施是“我們黨最早見過列寧的同志”。
為了使馬克思能夠安心地從事理論研究和政治活動,恩格斯承擔起了獲取生活來源的責任。在實踐方面,參與了馬克思主義的許多社會活動,并在馬克思去世后捍衛了馬克思的名譽。
1962年的對印反擊戰,我方起初并不想打。這一年的9月中旬,毛主席在一次談話時曾說:“我想了10天10夜,也想不通尼赫魯為什么要搞我們。”
廣義上的長征文化,是長征精神的總和。始于86年前的長征,是共產黨和毛主席率領中國工農紅軍救國救民、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道路奮勇前進的偉大長征。
在中共中央決策抗美援朝時,毛澤東與林彪有不同意見。當年,毛澤東和中央確實曾經考慮由林彪帶兵入朝,但因為林彪身體不好而沒有去,后改由彭德懷帶兵入朝。
在我黨我軍歷史上,最慘烈和最壯烈的戰役,是湘江戰役。湘江戰役雖然最后渡過湘江西進,但其慘烈犧牲,不得不讓全黨上下和紅軍開始思考軍事指揮問題。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