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研究是復雜細致的腦力勞動,需要廣泛占有材料、深入調查研究、反復分析論證,有些還要開展實踐檢驗,是需要花時間、耗心血的苦功夫。一味追求進度和數量,只會催生大量學術“復制品”“劣質品”“假冒品”。這些低質重復的“研究成果”浪費社會資源,消耗科研人員的寶貴年華和精力,更影響科技創新的實效。
不完善的考核評價制度是學術浮躁的重要根源。在一些科研院校,衡量科研人員貢獻主要看論文和項目數量,職稱晉升、評崗定級、稱號獲得、獎項申報等皆與之掛鉤。這種“以數字論英雄”的單一評價體系,給科研人員帶來“一刀切”的沉重壓力;在一些學校,以表格報告等為代表的短期功利化的考核指標與基礎學科的學術研究規律相矛盾,科研人員很難靜下心、沉住氣;甚至不少非科研人員也被卷入“學術錦標賽”,有的高校輔導員和行政人員、醫院的醫生等都背負著論文要求。
在這種氛圍下,尋求“短平快”、選題蹭熱度的浮躁之風愈刮愈烈,滋生了很多學術不端行為。
狠剎學術浮躁之風,需要深化評價體系改革,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健全保障科研人員專心科研制度。近年來,部分高校探索多元的學術評價體系,收獲了不少經驗。相關部門也要立好“指揮棒”,優化論文和項目在考評體系中的權重,全面準確反映成果創新水平、轉化應用績效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體現對人才成長規律和人才價值的尊重,讓人才評價機制真正發揮正向激勵作用,充分解放創新生產力。
學術需要“靜修”“慢養”。狠剎學術浮躁之風,還要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措施。健全青年科研人才權益保障機制,創造充分和良好的學術發展條件,讓他們有甘坐“冷板凳”的勇氣和底氣;強化“代表作”制度,將十年磨一劍的學術突破與短期成果區分,增強學術人才潛心攻克真難題的信心;此外,還要持續搭建科研誠信機制,加大對學術不端行為的懲處力度,堅決捍衛學術純潔。
(來源:“新華社”;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昆侖策網】微信公眾號秉承“聚賢才,集眾智,獻良策”的辦網宗旨,這是一個集思廣益的平臺,一個發現人才的平臺,一個獻智獻策于國家和社會的平臺,一個網絡時代發揚人民民主的平臺。歡迎社會各界踴躍投稿,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電子郵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請看《昆侖策網》,網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m.jqdstudio.net
1、本文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大家學習參考;
2、本站屬于非營利性網站,如涉及版權和名譽問題,請及時與本站聯系,我們將及時做相應處理;
3、歡迎各位網友光臨閱覽,文明上網,依法守規,IP可查。
作者 相關信息
內容 相關信息
當“經濟學家”淪為資本打手:從宋清輝炮轟胖東來看學術精英的墮落與人民立場的淪喪
2025-04-27鎖定堅強:當“經濟學家”淪為資本打手:從宋清輝炮轟胖東來看學術精英的墮落與人民立場的淪喪
2025-04-08?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