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應密切關注“脫歐”公投的進展情況,并可采取“一個支持、一個警惕、兩個做好”的綜合應對策略來對沖不確定性風險。
以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趕超美國的經濟規模只是時間問題,預計就在十年以內,到時就該吹響意識形態反攻的集結號了。
一個國家的命運就是這樣,關鍵的幾步不能走錯。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情況太多了,南斯拉夫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無論是搞文化強國項目,還是做“一帶一路”的文化項目,政策制定者一定要接地氣,要學習站在當地人的立場來了解他們所看到的世界。
確保在文化價值觀上不“犯顛覆性的錯誤”。以中國經濟發展的勢頭趕超美國的經濟規模只是時間問題,預計就在十年以內,到時就該吹響意識形態反攻的集結號了。
建議中央把發展戰略視為國家安全同樣的高度,建立國家級跨部委機構,統一協調科技-教育-經濟-國防-外交的布局和棋局,制定25年長期遠景規劃,協調五年計劃之間的連接。
紙終歸是包不住火的,瞞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當年鬧饑荒就是各地放衛星產生的苦果——原來那些糧食都在紙上啊。今天我國糧食真相到底是什么?為什么不讓說出內幕?
最近,關于高鐵寫了兩篇文章:《原創丨習總一句話問出網友心聲,中國高鐵須再攀高峰!》和《微觀點丨中國高鐵目標是盈利嗎?謬也!》,戰友們討論很熱烈。
通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從而在更高層次上推動供需矛盾的解決,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新消費怎樣為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動力?
中國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對提升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探索與實踐,對我們有著重要的現實啟示。應當在歷史經驗中汲取豐富營養,與時俱進地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
我們應該學習美國1946年,充分利用龐大生產能力為本國建設服務,通過國債融資,大搞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應大幅度提高勞動者收入,增加國內消費,實現國內生產和消費的平衡。
幾代中國文人、知識分子,在鴉片戰爭炮火聲中嚇破了膽,被打掉了自信心,總是一種悲觀失望、心驚肉跳的態度,遑論“大國心態”,恐怕是連所謂“平常心”也沒達到。
我們真的懂創新嗎?科技創新是錢到位、人到位就能水到渠成嗎?創新驅動的實現路徑是什么?還有哪些觀念上的誤區、制度上的羈絆在阻礙創新?學習大國來解答。
20世紀70年代,不論對于信息技術還是經濟學本身,都具有不平凡的意義。1970年,阿克洛夫筆下的“檸檬車市場”,以簡潔的筆法開創了信息經濟學的時代。
薩米爾·阿明將馬克思主義視為斗爭的武器,而不只是一種理論。用馬克思那句著名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不僅要認識世界,更要改造世界。
對于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的發展,中國應以史為鑒,從全局角度,以“國家穩定平衡協調發展”為總要求,以“補充人力缺口”為總原則,來管理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自古知兵非好戰”,我們預備戰爭方案,不是要發動戰爭,而是要以之為強有力的后盾去努力爭取和平,特別是在涉及祖國統一的臺灣問題上,由于所針對的是自己的同胞。
生產能力會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產品的更新換代而不斷淘汰。真正重要的積累是基礎設施,不是生產能力。基礎設施一直伴隨人類社會。趙州橋已經1400多年了還在服務。
敵人從來不會主動退讓或接受談判,除非你打得他不得不走上談判桌!問題從來不會主動消失,除非你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中國最直接挑戰就是亞洲地緣政治的變遷。當一個國家崛起就會形成以這個國家為中心的新的地緣政治影響范圍或者新秩序,形成必然導致原來地緣政治格局秩序反彈。
今天的新形勢必須深化改革,以市場化、信息化、法治化、國際化來打造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些方面上海在全國也更可能有優勢。
在歐洲介紹中國社會主義的創新和成就有很大的聽眾市場,但需要話語創新,這也許可以成為我們在西方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突破口。”
通過對國際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產業發展創新的研究,筆者總結了三種信息技術創新的模式,分別為引進創新、合作創新、自主創新,可稱之為創新的1.0、2.0、3.0階段。
高校經濟學教授們致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同志:建議普通高校經濟類學科尤其是財經類高等院校的專業基礎課,今年暑假之后立即恢復最低限度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教學課時。
科學認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特征和影響,努力把握歷史性新機遇,通過深化改革加快培育供給側新動能,對推進我國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至關重要。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