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最初是追隨康有為,從事變法運動而成名的;胡適則是“全無憑借”,真是史無前例的天縱英才。但只要將史料稍作梳理,這個神話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歷史上取得勝利而又失去勝利并為勝利所毀滅的例子,遠比取得勝利并鞏固勝利的案例要多。因此,最好的戰略不是僅能取得勝利,而是能鞏固并消化勝利成果的戰略。
馬克思17歲中學畢業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到了:為人類謀幸福,個人的幸福才是完美的!所以他最終達到了人生光輝的頂點。
現在反視“臺獨”分子,臺灣海峽的海上屏障作用已經消失,臺灣島對美國屏障中國東進的作用也接近消失,那敢于玩火的“臺獨”分子的命運,就不會比阿古柏更好。
讓我們驚喜的發現,毛澤東時代老百姓的生活并非公知美粉信口開河所說的那樣不堪與可怕,這個時代竟然是這么的祥和、安全、正義、幸福,像是吃不飽飯且餓肚子的嗎?像嗎?
恩格斯給馬克思寄錢——差不多整整寄了一生——當然不是為了讓馬克思吃龍蝦(作為好朋友恩格斯也不會反對),是為了讓這位“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能夠不停止他的思想。
“嚇人技術”是突發奇想,還是純粹的媒體噱頭?雖然這個“嚇人技術”到底嚇到多少人還無從考證,但“嚇人”的背后,注定不會僅僅是一個傳播提法那么簡單。
東漢是一個朝代,自有其明白的起訖年份。然而,東漢上承秦代與西漢的典章制度,作為一個政治體,其上限不能不溯及公元前第三世紀。
范圍要包括各個歷史時期的全中國。怎樣確定各個時期的全中國范圍,從此便成為我們不得不反復慎重考慮的一個首要問題。
從古到今,諸多的人,皆由外表長得是否養眼,來論斷一個人的美麗。這是武斷的,一個人真正的美麗,外在之美,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靈魂之美。
被打亂的不只是每個人的生活,也包括大樓里的規劃。安化樓內原先設想的一套房內的起居室和臥室分住了兩戶人家,每家人的雜物都無處安放,全堆到了過道。
在全球戰略的討價還價中,意識形態差異并不是英美蘇三大國考慮的主要問題,如何盡快結束戰爭,并在戰后秩序安排上獲得更多利益,才是他們博弈的要點。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幾大文明之一,也是唯一延續不斷的文明。中華文明的起源和形成過程,不僅是國人想要探尋的文明密碼,也是海外許多人士關注的問題。
因為文藝界名人多、回憶多,近年來的爭議也最大。其中爭議最大的是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歷史虛無主義者的重鎮,所以頗具典型性。
就全黨而言,也可以把中國革命的進程看作共產黨的覺醒過程,正是挫折教訓為黨帶來現代性。革命現代性只有克服這些局限和思想障礙,共產黨才能成熟起來。
今天有些人繼承著革命的成果,坐享著革命帶來的利益,卻否認革命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幻想告別革命,尤其是要與革命的領導人毛澤東進行切割。
項英,不僅居功自傲,剛愎自用,而且在日后的工作中受王明“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影響較深,盲目追隨共產國際路線,相信國民黨,最終釀成大禍。
國民政府的階級基礎,毛澤東說:現在的國民政府,主要的還是地主與資本家的代表。作為抗戰的政府,它的基礎主要地應該放在也將不得不放在中等階級與廣大農民之上。
日本戰敗,美國占領軍司令麥克阿瑟成了日本的真正“天皇”,成了主宰日本一切的“上帝”;從此,日本作為國家失去了獨立與尊嚴,直至今天仍然不能完全擺脫美國的控制。
可事實是,40年前,中國已經追趕上發展百年的美國的步伐,手里已經握著這塊芯片,是我們把這塊芯片扔掉了。
我看著他寧靜的面孔,又想到了井岡山上看到他的情景,想到40多年間在他指揮下的戰斗征程,他的偉大氣魄,他的斗爭藝術,他的風趣幽默,總是在眼前浮現。
200公里外的黃河壺口瀑布水流湍急,聲震河谷,驚心動魄。而真正使延安聲名遠播人氣旺盛的原因,是共產黨來到了這里,成為青年人向往的革命圣地。
毛澤東寫作《論持久戰》時的生活細節:幾天沒出門,忘記吃飯,棉鞋被火燒穿,寫累了就握幾下石頭,寫作時幾度昏厥,等等。很少有人研究毛澤東寫作時的個人心境。
50年前的一組兒童年畫,很純真的樣子!
清朝重臣林則徐五十四歲的時候,寫了一個“十無益”,堪稱字字寶玉珠璣,句句千古良言,讀了簡直讓人有醍醐灌頂之感。
? 昆侖專題 ?
? 高端精神 ?
? 新征程 新任務 新前景 ?
? 習近平治國理政 理論與實踐 ?
? 國策建言 ?
? 國資國企改革 ?
? 雄安新區建設 ?
? 黨要管黨 從嚴治黨 ?